架構積弊累事 世衛抗疫嘆慢板有前科
世衛拒將武漢肺炎列為「國際公共衛生緊急事件」(PHEIC),惹來不少爭議。早在陳馮富珍任職總幹事(2007至2017年)年代,世衛應對疫情的能力已屢受質疑,尤其是伊波拉一役更被炮轟後知後覺,反映其結構問題。
受制金主要求 總部鞭長莫及
西非多國2013年底起爆發伊波拉疫情,最終演變成歷來嚴重要的一次爆發——對比以往局部發生和迅速受控,這次卻迅速擴散至多個國家,疫情至2016年中才結束,前後逾2.8萬人受感染,逾1.1萬人喪生。哈佛全球衛生研究所所長賈阿(Ashish K. Jha)批評,世衛最大失敗是延誤發出警報,即使早在2014年春季已得知伊波拉爆發不受控制,卻要到2014年8月才將其列為PHEIC。
公共衛生專家、非政府組織和部分世衛主要金主質疑,世衛在協調回應流行病上「運轉不靈和差劣」,而且因受制金主要求,難以釐清政策目標的主次。
世衛另一問題在架構方面——世衛主要由位於日內瓦的總部和6個地區辦公室組成,但後者與其說向日內瓦匯報,不如說是其主管向所屬國匯報,有前世衛高層諷刺這形同「7個而非只有一個世衛」。以2014年伊波拉為例,各國政府掉以輕心,總部又鞭長莫及,令世衛反應慢幾拍。
(路透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