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0.01.15
    星期三

古文化談:古人也環保

[2020.01.15] 發表

【明報專訊】現年17歲的瑞典少女通貝里(Greta Thunberg)於2019年底獲美國《時代》(TIME)雜誌選為「年度風雲人物」,撇開對結果的質疑不談,她所代表的環保議題確實愈益受到關注。環保議題近年在西方蔚為風氣,那麼在古代中國,又有沒有類似環保理念?

■時事例子

通貝里自2018年8月起,不僅在聯合國向一眾領袖演說、跟教宗見面及跟美國總統爭論,更發動全球400萬人參加全球氣候罷工與罷課活動。《時代》雜誌形容,她成為「世代之爭的旗手,是全球年輕社運一代的化身」。不過她的獲選也有一些爭議,如遭質疑非「真環保」,2019年8月休學展開環保帆船橫渡大西洋之旅,但航程結束後,其團隊卻乘飛機往紐約,把遊艇開回歐洲,製造的碳排放比她來回搭飛機還要多。

■古人也環保

環保法律

古代統治者為了保護環境,會制定不同的法律條文,這最早可追溯到夏朝。《逸周書?大聚解》記載,大禹規定「春三月山林不登斧,以成草木之長;夏三月川澤不入網罟,以成魚鱉之長」,意即禁止在樹木生長的季節伐樹及魚類繁殖的季節捕魚,以確保生態平衡。往後朝代中亦每有類似規定,如漢宣帝規定不准在春夏時打獵;《唐律》規定地方若有自然災害時,官員必須申報朝廷,否則要受杖刑等。

環保措施

自西周開始,各朝都會徵收山澤稅,即對從山林、水澤、園池等地方出產的貨物徵稅,防止自然環境被胡亂開發。西漢時規定鹽鐵等產品只能由官府專營,禁止私人生產,《漢書?食貨志》記載了違法的懲罰:「敢私鑄鐵器、煮鹽者,鈦左趾,沒入其器物。」到了北宋,朝廷實行官榷法,進一步禁止民間就這些貨品私自交易。雖然政策重點在於經濟,但亦對保育環境起了一些作用。

環保機構

早在帝舜時期,朝廷便設立了「虞衡」負責管理山林川澤、草木島獸等和自然有關的事務。到了周代,保育環境的工作則交由大司徒負責,《周禮?大司徒》規定大司徒「以阜人民,以蕃鳥獸,以毓草木,以任土事」,要維持鳥獸的繁殖和草木的生長。秦漢以後,幾乎各朝都設有專門掌管山川的「虞部」或「虞曹」。可見古代其實也有環保的觀念呢。

■古人的自然觀

古人素來崇敬大自然。如儒家崇尚「天人合一」,追求人和大自然和諧共處,認為人有愛惜和保護自然萬物的責任;道家主張「道法自然」,認為大自然本身有它的變化規律,人類亦應順從,不應橫加干涉;佛家則提倡「眾生平等」,認為人類和自然界中的花草樹木都有生命,應受同等尊重。各家思想側重點雖有不同,但都注重對自然環境的保護,這和現代的環保風氣異曲同工。

文:黃靈傑

圖:資料圖片、網上圖片

[語文同樂 第420期]

更多教育
文字定格:神住的地方
【明報專訊】希臘眾神知道,這個海最初的時候是屬於維納斯或雅典娜的。海神波塞頓最後的休憩地也在這海上的幾個小島。太陽神阿波羅比較少來,宙斯卻在... 詳情
投稿園地:既熟悉又陌生
【明報專訊】文:鍾怡婷(聖伯多祿中學,中六) 「哇哇哇哇……」年輕男人一直懸着的心才剛剛放下。陰冷的天氣中,他手心竟滲出冷汗,略顯僵硬... 詳情
文字青春痘:手部篇
【明報專訊】農曆新年將至,我們即將與豬年道別,張開雙手迎來十二生肖之首——鼠年。大家與親朋戚友拜年說「恭喜發財」之餘,不如找出下列詞語中的錯... 詳情
【明報專訊】1. 手不釋卷 2. 心狠手辣 3. 炙手可熱 4. 躡手躡腳 5. 束手就擒 6. 袖手旁觀 ... 詳情
News feed:Toilet germs
【明報專訊】Public toilets are breeding grounds for germs because human fece... 詳情

明報網站 · 版權所有 · 不得轉載
Copyright © 2019 mingpaocanad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Ming Pao Daily News A wholly owned subsidiary of Ming Pao Enterprise Corporation Ltd.
Vancouver Chinese Newspaper

5368 Parkwood Place, Richmond B.C. V6V 2N1 | Tel.: (604) 231-8998 | Fax: (604) 231-9881/9884 | Advertising Hotline Tel.: (604) 231-89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