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9.12.27
    星期五

俄示威模式轉變 民眾自發無大台

[2019.12.27] 發表

俄羅斯近年大小示威不絕,儘管未必如2011年那次反選舉舞弊的大示威般具聲勢,但形式則變化不少。有智庫研究發現,過去一年愈來愈多示威只是由普通市民出於對社會議題的不滿走出來。分析認為這種示威不足以動搖總統普京的管治,卻動員了不少「示威素人」,長遠或演變成大型示威的動力。

地方學校多年未建 母市政府外問責

莫斯科智庫社會及勞工權利中心負責追蹤示威運動團隊的主管奧奇金娜(Anna Ochkina)發現,2016年全國有接近1600宗示威,此後到2018年增至2200宗,截至今年9月底則有1440宗,並從中發現示威形式的轉變──愈來愈多示威不是活動人士或政黨發起,而是普通市民發起。

38歲家庭主婦貢克爾(Oksana Gunker)便是其中一位。她有5個孩子,其中一人因所住區域學額不足,被迫搭車1小時上學,數年來地方部門亦未有履行建校承諾,令她大感不滿。終於在本月一個早上,以往從未示威的貢克爾拿着標語去到聖彼得堡市政府大樓外抗議,要求知道誰人要為其所住區域學校不足而負責。她說:「許多人都在討論,責罵政府,但有什麼改變了?我們需要行動。」

「示威素人」為大型運動注動力

非牟利公民活動項目Activatica的主編馬特維耶夫(Mikhail Matveyev)對這些示威素人寄望甚殷,相信草根行動會在俄羅斯漸趨政治化。他指民眾「看不出有可能在制度裏保護他們的利益,故他們需要嘗試改變這制度」。獨立民調機構列瓦達中心本月初公布的統計結果亦顯示,19%受訪者稱已準備參與政治示威,29%則稱會考慮參與。

(綜合報道)

更多國際要聞
昨日是南亞大海嘯15周年,當年造成逾23萬人喪生肇因之一,正是缺乏海嘯預警,致未能及早疏散民眾。15年後的今日,2013年已啟用的「印度洋海... 詳情
南亞海嘯15周年 多地悼遇難者
昨日(26日)為南亞海嘯發生15周年,多個受災地區都有悼念活動,其中重災區之一的印尼班達亞齊省,有民眾在烏勒埃勒埃(Ulee Lheue)一... 詳情
南亞海嘯雖已發生15年,但在印度洋周邊各國造成的巨大創傷,迄今難言完全平復。以泰國為例,數百名失蹤者恐永遠下落不明,有家屬坦言已放棄找回親人... 詳情
測試外籍教師性取向  印尼被批針對同性戀
印尼是全球最多穆斯林人口的國家,對同性戀的態度亦相對保守。近幾周當地有國際學校及私校按政府要求,在聘請外籍教師時進行心理測試,當中的測試問題... 詳情
以色列執政黨利庫德集團昨日舉行黨魁選舉,角逐連任的總理內塔尼亞胡之前一晚到南部阿什凱隆出席造勢活動,其間遇上火箭襲擊警報要緊急離場。以色列軍... 詳情

明報網站 · 版權所有 · 不得轉載
Copyright © 2019 mingpaocanad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Ming Pao Daily News A wholly owned subsidiary of Ming Pao Enterprise Corporation Ltd.
Vancouver Chinese Newspaper

5368 Parkwood Place, Richmond B.C. V6V 2N1 | Tel.: (604) 231-8998 | Fax: (604) 231-9881/9884 | Advertising Hotline Tel.: (604) 231-89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