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事議題:全球追蹤 未遏人口販運
【明報專訊】國際刑警分析,人口販運是國際有組織罪行,同時構成現代奴隸問題。為應對人口販運,各國加強國際協作並訂立各種政策、措施打擊犯罪。2009年只有26個國家設蒐集和分享人口販運數據的機構,2018年增至65個,令各國跟蹤和評估人口販運模式的能力有所提高。現時人口販運情G如何?各國實行什麼措施打擊人口販運?
■人口販運的情G
聯合國毒品和犯罪問題辦公室(UNODC)2019年1月發布《2018年全球人口販運報告》(下稱《報告》),報告資料蒐集自142個國家,佔全球人口的94%。2016年有紀錄的人口販運案件躍升至約2.5萬宗,比2006年的1.5萬宗增加逾六成。UNODC指出,非洲及亞洲國家的人口販運定罪率較低,因此較少匯報案例,但絕不代表這些地區的人口販運情G不嚴重。
Q:誰是人口販運者的主要目標?
A:過去15年,女性為人口販運者的主要目標,受害者逾七成為女性。
.人口販運受害者*年齡和性別比例(2016或最近)(圖)
Q:受害者通常受什麼剝削?
A:受性剝削的受害者比例較多,佔整體六成。2016年83%成年女性受害者及72%女童受害者遭受性剝削,82%成年男性受害者及50%男童受害者被強迫勞動。
在歐美及東亞和太平洋地區,以性剝削為人口販運目的最為普及;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和中東,強迫勞動最為常見;中亞和南亞,則強迫勞動和性剝削同樣普遍。
.人口販運受害者*被剝削種類(2016年或最近)(圖)
Q:受害者被賣到哪堙H
A:2016年58%受害者於自己國家內被販賣,當中南亞的國內販賣情G最普遍。
.受害者*被發現地點比例(圖)
◆脫北者被賣至中國
關注朝鮮人權的英國非牟利組織「韓國未來倡議」2019年5月發表報告指出,數以千計女性脫北者被迫在中國從事性交易,包括被擄走並販賣到妓院及色情網站經營場所,或與中國男子結婚。受害人普遍介乎12至29歲,甚至有個案只得9歲。報告指出,朝鮮領袖金正恩加強邊境管制,出走朝鮮的人減少,部分不法分子轉而販賣婦女以牟取更大暴利,而由於不少朝鮮婦女迫切希望離開朝鮮,即使知道會被販賣,仍選擇到中國。
■人口販運加劇原因
1. 人民流離失所
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2019年7月指出,武裝衝突、流離失所、氣候變化、自然災害和貧困,使人口販運活動愈演愈烈。在法治觀念薄弱和缺乏資源的地區,流離失所者或難民更易受到人口販子覬覦,在非洲、中東、東南亞等都出現這情G。
例子:緬甸
緬甸種族衝突和羅興亞人道危機爆發逾兩年,近百萬名難民在鄰近緬甸的難民營生活。國際組織人權觀察(Human Rights Watch)2019年3月發表報告指出,不少居於緬甸和中國邊界的克欽族婦女被賣至中國家庭當「新娘」。該報告表示,在衝突下人民流離失所,而收容營地的食物不足果腹,人民急於尋找工作,婦女和少女易成為人口販子的目標。另一邊廂因中國農村性別失衡,許多中國男性難娶妻,有些家庭願意向人口販子購買緬甸新娘。
2. 執法不力
許多非洲和亞洲發展中國家的人口販運定罪率較低,但這並不代表當地人口販運活動較少。事實上,來自低定罪率地區的受害者經常於其他地區被發現,可見這些地區對人口販運執法不力。此外,部分國家對邊境管制寬鬆,亦使人口販賣變得更輕易。
例子:印度及尼泊爾
湯森路透社基金會2018年6月發布調查,印度被評為全球對女性最危險的國家,同時被評為人口販賣問題全球最嚴重。
因收容大量被人販賣到淫窟的婦女、被CNN選為「2010年度英雄」的尼泊爾婦女科伊勒拉(Anuradha Koirala)2011年指出,尼泊爾人進入印度毋須任何身分檔案,被拐賣的婦孺完全沒有任何出入境紀錄,助長人口販賣。她說人口販子會派人到尼泊爾窮村,以提供到大城市工作為名,誘騙婦孺離家打工,結果卻被賣到印度孟買等地的妓院。
3. 傳統習俗和本土習慣
有人口販運者利用國家的本土風俗,以隱藏甚至合理化人口販賣行為。部分個案中,人口販運者藉宗教之名奴役受害者。
例子:尼日利亞
美國國務院2019年6月發表《2019年販運人口報告》指出,尼日利亞有人口販運者欺騙女性,說會在歐洲為她們提供工作,最後強迫她們從事性交易。人口販運者迫使受害者立下名叫「juju」的誓言,並告訴她們若違反誓言,將受詛咒及危害家人性命,受害者因此不敢違背人口販子命令。
4. 互聯網與社交平台發達
《報告》提及互聯網與社交網絡發達,為人口販運者提供新渠道接觸、聯絡及欺騙受害人。例如有兩名來自東歐的人口販子以招聘模特兒到海外工作為名,於社交平台接觸100名女子並欺騙她們拍攝暴露的照片,更以這批照片脅迫受害人到指定地點,再將她們以每人500美元賣給其他人口販子。由始至終該兩名人口販子沒有跟受害者親身見過面,交易亦以手機支付處理。
■全球應對人口販運措施
1. 制定法例
在國際層面,聯合國是打擊人口販運的重要組織。2010年聯合國大會通過《打擊販運人口的全球行動計劃》,提倡各國共同打擊人口販運。此外,2000年聯合國於預防和懲治人口販賣的《巴勒莫議定書》中定義人口販運,現時簽署國有117個,許多簽署國家的政府都有制定法律,追究人口販運者的刑事責任。
2. 提供保護措施
根據美國國務院《2019年販運人口報告》,能夠令人口販運受害者復元和重新投入社會有以下要素:提供安全和可負擔的居住環境、職業訓練、就業機會及生活技能訓練;提供精神健康社會服務;減低對人口販運受害者的污名化現象等。
3. 預防罪行
不同政府透過宣傳教育,提高國民對人口販運議題的認識,亦可有效預防罪行。例如香港公民社會反人口販運專責小組製作《初步識別及協助人口販運受害人手冊》,為醫護人員、前線社工及其他可能接觸到潛在人口販運受害者的人,提供識別潛在受害者的指南。準確及時地識別販運受害者可盡人道及法律責任,並有助調查和拘留人口販子。
◆香港情G
《2019年販運人口報告》將香港由第二級觀察名單提升至第二級(報告分四級,以表現順序分為第一級、第二級、第二級觀察及第三級)。該報告稱香港在調查涉及販運人口的罪行等工作未夠充分,亦沒有致力打擊非法經營的僱傭公司及提供貸款的機構。政府回應報告稱,無任何[象顯示犯罪集團以香港作為販運人口的目的地或中轉站,政府已在相關部門投入額外資源,以及有涵蓋超過50條法律條文的有效法律架構以打擊販運人口。
2016至2018年,香港連續3年列入「第二級觀察名單」。律師何珮芝批評,人口販運於香港屬於非刑事罪行,參與販運的僱主不會受法律制裁。何珮芝指出,雖然本港曾多次被批評人口販運問題嚴重,政府卻奉行鴕鳥政策,迴避問題。法律界立法會議員郭榮鏗表示,長遠來說訂立一條專門針對人口販運的法例才是治本之舉。
[通通識 第59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