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俄爭相研核動力引擎 為火星探索鋪路
美國在60年代亦曾展開「冥王星計劃」(Project Pluto),嘗試研發核動力衝壓引擎供巡航導彈使用,惟最終計劃中止。俄羅斯近年致力研發的核動力巡航導彈「海燕」,亦因技術問題多次碰壁,令人質疑核動力導彈的可行性。兩國目前正爭相研發核動力太空船,成為派人到火星的前哨戰。
核武專家劉易斯(Jeffrey Lewis)去年3月曾於美國《外交》雜誌撰文,指啟動核動力衝壓引擎時,其威力除了能震聾地面的人,未屏蔽的核反應堆亦會在空中留下嚴重的放射性痕[。美國難以找到合適的地方進行測試,當年最終放棄「冥王星計劃」。美方有情報評估指俄國曾於去年2月至11月間測試「海燕」4次,惟每次都墜毀收場,最長的試飛只持續2分鐘多,飛行了35公里便失控墜毀。
不過,核動力為太空探索帶來轉機,俄羅斯聯邦太空總署(Roscosmos)去年宣布正在克爾德什研究中心(Keldysh Centre)研發核動力太空船,而美國太空總署(NASA)亦展開「Kilopower」計劃,目標是開發為火星探險提供足夠而穩定電力的核反應堆。核反應堆可以充分利用活躍的核分裂,效能比一般太空船使用的放射性同位素熱電機(RTG)高。火星表面接收的陽光大約只有地球的三分之一,而且經常出現沙塵暴,令核動力成為比太陽能模組更可取的能源來源選擇。(綜合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