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篇章﹕〈閒適——在忙中保持心的從容〉——周國平
【明報專訊】(第1段)在現代商業社會中,人們活得愈來愈匆忙,哪裡有工夫去注意草木發芽、樹葉飄落這種小事,哪裡有閒心用眼睛看,用耳朵聽,用心靈感受。時間就是金錢,生活被簡化為盡快地賺錢和花錢。沉思未免奢侈,回味往事簡直是浪費。一個古怪的矛盾:生活節奏加快了,然而沒有生活。天天爭分奪秒,歲歲年華虛度,到頭來發現一輩子真短。怎麼會不短呢?沒有值得回憶的往事,一眼就望到了頭。
(第2段)無論你多麼熱愛自己的事業,也無論你的事業是甚麼,你都要為自己保留一個開闊的心靈空間,一種內在的從容和悠閒。唯有在這個心靈空間中,你才能把你的事業作為你的生命果實來品嚐。如果沒有這個空間,你永遠忙碌,你的心靈永遠被與事業相關的各種事務所充塞,那麼,不管你在事業上取得了怎樣的外在成功,你都只是損耗了你的生命而沒有品嚐到它的果實。
(第3段)凡心靈空間的被佔據,往往是出於逼迫。如果說窮人和悲慘的人是受了貧窮和苦難的逼迫,那麼,忙人則是受了名利和責任的逼迫。名利也是一種貧窮,慾壑(粵音確)難填的痛苦同樣具有匱乏的特徵,而名利場上的角逐同樣充滿生存鬥爭式的焦慮。所以,一個忙人很可能是一個心靈上的窮人和悲慘的人。
(第4段)光陰似箭,然而只是對於忙人才如此。日程表排得滿滿的,永遠有做不完的事,這時便會覺得時間以逼人之勢驅趕著自己,幾乎沒有喘息的工夫。相反,倘若並不覺得有非做不可的事情,心靜如止水,光陰也就停住了。永恆是一種從容的心境。
(第5段)在現代社會裡生活,忙也許是常態。但是,常態之常,指的是經常,而非正常。倘若被常態禁錮,把經常誤認做正常,心就會在忙中沉淪和迷失。警覺到常態未必正常,在忙中保持心的從容,這是一種覺悟,也是一種幸福。
(第6段)對於忙,我始終有一種警惕。我確立了兩個界限,第一要忙得愉快,只為自己真正喜歡的事忙,第二要忙得有分寸,做多麼喜歡的事也不讓自己忙昏了頭。其實,正是做自己喜歡的事,更應該從容,心靈是清明而活潑的,才會把事情做好,也才能享受做事的快樂。
(第7段)從容中有一種神聖。在從容的心境中,我們得以領悟上帝的作品,並以之為榜樣來創作人類的作品。沒有從容的心境,我們的一切忙碌就只是勞作,不復有創造;一切知識的追求就只是學術,不復有智慧;一切成績就只是功利,不復有心靈的滿足;甚至一切宗教活動也只成了世俗的事務,不復有真正的信仰。沒有從容的心境,無論建立起多麼輝煌的物質文明,我們過的仍是野蠻的生活。
(第8段)有錢又有閒當然幸運,倘不能,退而求其次,我寧做有閒的窮人,不做有錢的忙人。我愛閒適勝於愛金錢。金錢終究是身外之物,閒適卻使我感到自己是生命的主人。
(第9段)閒暇是生命的自由空間。只是勞作,沒有閒暇,人會喪失性靈,忘掉人生之根本。這豈不就是瀆神?所以,對於一個人人匆忙賺錢的時代,摩西第四誡是一個必要的警告。
(第10段)當然,工作同樣是神聖的。無所作為的懶漢和沒頭沒腦的工作狂乃是遠離神聖的兩極。創造之後的休息,如同創世後第七日的上帝那樣,這時我們最像一個神。
(第11段)閒適和散漫都是從俗務中抽身出來的狀態,心境卻迥異。閒適者回到了自我,在自己的天地裡流連徜徉,悠然自得,內心是寧靜而澄澈的。散漫者找不到自我,只好依然在外物的世界裡東抓西摸,無所適從,內心是煩亂而渾濁的。
(第12段)天地悠悠,生命短促,一個人一生的確做不成多少事。明白了這一點,就可以善待自己,不必活得那麼緊張匆忙了。但是,也正因為明白了這一點,就可以不抱野心,只為自己高興而好好做成幾件事了。
(第13段)回首往事,多少事想做而未做。瞻望前程,還有多少事準備做。未完成是人生的常態,也是一種積極的心態。如果一個人感覺到活在世上已經無事可做,他的人生恐怕就要打上句號了。當然,如果一個人在未完成的心態中和死亡照面,他又會感到突兀和委屈,乃至於死不瞑目。但是,只要我們認識到人生中的事情是永遠做不完的,無論死亡何時到來,人生永遠未完成,那麼,我們就會在生命的任何階段上與死亡達成和解,在積極進取的同時也保持著超脫的心境。
(第14段)世上事大抵如此,永遠未完成,而在未完成中,生活便正常地進行著。所謂不了了之,不了就是了之,未完成是生活的常態。
(第15段)一天是很短的。早晨的計劃,晚上發現只完成很小一部分。一生也是很短的。年輕時的心願,年老時發現只實現很小一部分。
(第16段)今天的計劃沒完成,還有明天。今生的心願沒實現,卻不再有來世了。所以,不妨榨取每一天,但不要苛求絕無增援力量的一生。要記住:人一生能做的事情不多,無論做成幾件,都是值得滿意的。
(第17段)一個作家在創作旺盛時期就死了。人們歎息:他本來還可以做許多事的……
(第18段)可是,想做的事情未做完就死,這幾乎是必然的。不要企求把事情做完,總是有愛做的事情要做,總是在做著愛做的事情,就應該滿意了。
(第19段)「你們不要為明天憂慮,明天自有明天的憂慮;一天的難處一天擔當就夠了。」耶穌有一些很聰明的教導,這是其中之一。中國人喜歡說:人無遠慮,必有近憂。這當然也對。不過,遠慮是無窮盡的,必須適可而止。有一些遠慮,可以預見也可以預作籌劃,不妨就預作籌劃,以解除近憂。有一些遠慮,可以預見卻無法預作籌劃,那就暫且擱下吧,車到山前自有路,何必讓它提前成為近憂。還有一些遠慮,完全不能預見,那就更不必總是懷著一種莫名之憂,自己折磨自己了。總之,應該盡量少往自己的心裡擱憂慮,保持輕鬆和光明的心境。
(第30段)一天的難處一天擔當,這樣你不但比較輕鬆,而且比較容易把這難處解決。如果你把今天、明天以及後來許多天的難處都擔在肩上,你不但沉重,而且可能連一個難處也解決不了。
(載於《讓孤獨成為你的個人時尚──給社會新鮮人的哲思錄》,香港中和出版)
◆作者簡介﹕周國平,內地哲學學者,擅寫哲理散文,他鼓勵年輕人主動爭取孤獨,於獨處時光媥\讀、思考,以靜制躁。
■學習重點
閒適
陶淵明〈飲酒?其五〉:「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不慕榮利」的陶淵明形容茅屋雖建於塵俗的世界,卻不覺人間車馬的喧嘩。怎樣才能達到如斯境界?就是要不戚戚於貧賤,不汲汲於富貴,忘懷得失,捨去各種羈絆,那麼縱使活在紛擾喧鬧的人間,也能享受寧靜自得的閒適。「閒適」不在於身處之地,而在於內心之境,這就是「境由心生」的理趣。
■書籍簡介
《讓孤獨成為你的個人時尚──給社會新鮮人的哲思錄》
作者:周國平
出版:香港中和出版(二○一五年)
圖:wildpixel、AlexRaths@iStockphoto、資料圖片、香港中和出版 鳴謝:香港中和出版
[語文同樂 第38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