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視自然﹕推動減塑措施護海洋
【明報專訊】特首林鄭月娥在2018年的《施政報告》提出多項措施應對塑膠污染,包括在政府場地加設飲水機、政府場地內的食肆禁止提供膠飲管和發泡膠餐盒,以及與餐飲業合作推廣少用即棄塑膠餐具等。當中更特別提到,鑑於即棄塑膠餐具對香港以至全球海洋生態的潛在影響,政府將研究管制甚至禁制即棄塑膠餐具是否可行、範圍和機制,預料在2020年完成研究。
走塑浪潮席捲全球
塑膠污染正逐步扼殺海洋的未來。愈來愈多研究發現,全球海洋正充斥茪j大小小的塑膠垃圾。因此,各國紛紛推出政策應對塑膠污染,其中規管塑膠餐具是重點措施。法國自2015年舉辦第21屆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COP21)後,積極推動減塑措施,並火速在2016年7月及8月分別通過法案禁用膠袋及即棄膠餐具,成為首個立法禁用塑膠餐具的國家,條例將於2020年正式全面推行 。
另一邊廂,加拿大溫哥華市議會2018年5月通過一項塑膠飲管、發泡膠杯及外賣膠盒禁令,並於2019年6月生效。日後,塑膠餐具將會絕[溫哥華,取而代之是可持續性較高的紙製飲管及外賣盒等。至於鄰近香港的台灣,繼在2002年立法限制使用膠袋後,也在2018年推出連串「走塑」措施,包括禁用微塑膠產品、擴大膠袋使用限制,並同時公布「海洋廢棄物治理行動方案」,逐步限制使用膠飲管、膠袋、即棄餐具及手搖飲品杯,預計在2030年全面禁用。
微塑膠被魚類誤吃
餐飲業的即棄塑膠又如何影響香港海洋環境?世界自然基金會香港分會(WWF Hong Kong)2019年1月在鶴嘴垃圾灣舉行海岸清潔活動。短短75分鐘內,工作人員便收集到31袋共171公斤垃圾,數量非常驚人。WWF Hong Kong發現,餐飲業使用的即棄塑膠產品是其中的主要垃圾來源,數量最多的類別依次為飲品膠樽及樽蓋(3741件)、即棄餐盒及杯(3583件)、食物包裝袋及容器(3044件)、膠飲管(840件),以及即棄餐具(255件)。由此可見,餐飲業塑膠產品正無聲無息地大舉入侵海洋環境。
塑膠垃圾如常見的膠袋可能會纏繞海洋生物,令牠們受傷、無法覓食而飢餓甚至窒息死亡。此外,樽蓋、發泡膠或膠袋等也可能堵塞海洋生物的腸臟,令牠們活活餓死。近年很多研究陸續發現,大部分塑膠都不會在自然環境中完全分解,而只會分裂成無數塊微塑膠。微塑膠被魚類誤吃後,便會循食物鏈輾轉殘留在人體。由於塑膠本身有可能釋出有毒化學物,也容易吸收海中的有毒物質,故可能威脅人類健康。
支持地球一小時
WWF的年度環保行動「地球一小時2019」於3月30日舉行,今年主題是「慳齱B醒齱B改變生活?變好世界」,除了響應當晚8時30分的熄燈一小時行動,WWF也希望公眾關注塑膠垃圾問題,並反思過度消費的生活習慣。雖然近期不少連鎖快餐店已加入「走塑」行列,但即棄塑膠餐具在香港仍然十分普遍。因此,WWF呼籲每個人也為保護海洋環境踏出一步,簽署支持地球一小時,承諾減少使用即棄塑膠餐具,並促請政府在2022年前規管飲食業中非必要的即棄塑膠用品。
塑膠污染肆虐全球,各國都正急謀對策。哪怕是生活習慣的點滴改變,其實都可以感染他人,並推動社會終結塑膠污染,令香港成為真正的可持續發展之都。
●地球一小時2019 參加辦法
◆於3月30日(周六) 晚上8:30
熄燈一小時響應
◆ 到「地球一小時」網站簽署支持(bit.ly/2mIEGzY)
◆ 參與地球一小時2019嘉年華:
日期:3月30日 下午2:30至晚上9:00
地點:尖沙嘴香港文化中心 露天廣場(近鐘樓位置)
內容:設遊戲攤位和互動工作坊,讓大眾了解塑膠污染的影響
文、圖:世界自然基金會
[通通識 第57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