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永康:傘運惜未提民生訴求
卑大辦「雨傘運動五周年」座談會
【明報專訊】溫哥華香港協進會與卑詩大學「共研香江計劃」昨日舉行「雨傘運動五周年系列」座談會,邀請前香港學聯秘書長、曾因參與傘運而入獄7個月的周永康,以及香港教育大學副校長呂大樂就傘運後香港的未來進行討論。呂大樂認為,傘運在香港歷史上的角色「遲早會有定案」,香港人應該暫時把傘運話題放在一邊,集中處理各項民生議題。周永康亦認為,傘運後香港政治出現很多「困局」,以致模糊了大家討論民生議題的空間。
題為「傘後、本土、民主:對香港未來想像的異同」的兩小時座談會昨日下午於列治文文化中心舉行,約有100多人參加。在活動開始前,有香港移民主動走到周永康面前送上曲奇餅並致以問候,也有不少人要求跟他自拍留念。
呂大樂在座談會上表示,傘運結束後四年多來,香港社會仍未出現一個好的總結,他建議如要探討香港未來的去向,應該將傘運這個話題「擺在一邊」,因為傘運將來在歷史上「一定會找到它的位置」,「如果中國會有進一步的民主化,雨傘運動也會出現在這篇章堙v。他又說,「大家如果投入太多感情」在雨傘運動,就會「很難抽身去看這個運動本身有什麼不足」,去探討各種現實民生問題。
呂大樂在發言前聲明,如果有關言論在香港作出,他一定會被人指摘為「涼薄」,形容傘運後香港人變得「享受互相批評,多於批評應該批評的對象」。
周永康亦在會上指出,雖然傘運前的「愛與和平佔領中環」運動在一年內做了很多社區討論工作,嘗試透過不同方式團結社會不同界別,然而各個界別之間仍然意見分歧,而這些分歧一直延續到傘運之後。周永康亦指出香港市民所訂閱的網絡資訊兩極化,分為「深黃」(支持傘運)和「深藍」(親建制),市民所接收的資訊往往能夠影響他們的看法,而且市民在網絡世界的資訊消費行為愈來愈快地反映在現實政治上。
呂大樂又重申香港人「惰性」論調,指出不少港人在傘運後只看純本土電影,對中國大陸電影或中港合資電影「完全抗拒」,即使由香港導演徐克執導的《智取威虎山》這樣一套「可以反轉影響大陸文化」的電影在香港票房也是一般,從而論證他所指的香港人「惰性」。
周永康目前在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攻讀地理學博士學位。傘運前曾有「反佔中」人士聲稱香港樓價必因這場社會運動下跌,但結果卻是不跌反升年年創新高。周永康在會後表示,很難將雨傘運動與樓價掛u,因當中牽涉千絲萬縷的關係,但他認同佔中和傘運所著力的政制改革,其核心都是想處理資源分配和權利問題。他表示,如果當年傘運的訴求不在政制問題上,而是在不同的民生議題上更鮮明地向政府提出訴求,結果可能不一樣,並承認傘運在處理政制和民生議題上都是「未竟而還」。
視頻鏈接:youtu.be/MYX2FRzyag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