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大合作社姨姨述女工生涯:日兼兩職 不及當年挑褲腳
【明報專訊】位於中文大學范克廉樓地庫的「女工合作小賣店」拉上店門,各女工及幾名學生聚在店內,商討賣撈麵、垃圾袋等經營事,去年獲選為組長的吳惠儀身在其中,開完會後,她趕到上水的中學清潔課室和廁所。
日做11小時,64歲的惠儀僅能掙取微薄收入,回想1980年代,她在工廠「挑褲腳」,年薪逾17萬元,「挑褲腳」亦可以置業,她感嘆「香港打工仔愈來愈慘」。
文:羅嘉凝
圖:李紹昌
吳惠儀蹲在地上處理醬料,一抬頭就露出個笑臉,以為記者來訪要談合作社續約,萬料不到是要談自己,突然有些別扭,連拍照亦硬拉其他女工相陪。她不習慣做主角,只是默默工作,在其他女工眼中,惠儀勤力、做事不馬虎,「脾氣好、煮洏{」,她朝早6時許就從上水的家出門,7時半準時到小賣店,下午4時放工,即乘車到上水一間中學清潔課室和廁所,至晚上8時收工,日做11小時。
80年代年薪逾17萬 買樓不是夢
惠儀笑言「收入不多,以時間補救」,大概是將勤補拙的概念。小學畢業後,她開始打工,後來到製衣工廠專職「挑褲腳」,當年廠長亦要仰她鼻息,拿叉燒飯哄她加班。在80年代,一碟飯賣10餘元,她年薪逾17萬元,可見工廠女工買樓不是夢。後來她真的置業了,可惜最後工廠工序北移,女工被迫轉行。輾轉間,她經婦女勞工協會介紹加入中大影印工作坊,再於2001年與其他女工一同開辦「女工合作小賣店」。
工序北移失業 辦女工小賣店
小賣店屬合作社,當初成立最少需要10名社員,惠儀是開社元老之一,18年來有些女工走了,她就一直留守,不單因她有2000元股份,更因為喜歡與其他女工有商有量,以前她要照顧兒子,在這堣u作亦方便調假。小賣店長年售賣的茶葉蛋、桂花糕、撈麵,深受學生歡迎,她笑言中大社工系副教授黃洪喜歡到來買腸粉,每次均吩咐「不要話畀我老婆知」,而他的太太做博士論文時曾訪問小賣店的女工。
然而,小賣店生意起伏頗大,高峰時每日生意額破萬元,但暑假淡季則每日或只有數十元生意,因此暑假時她們會減少每更當值人數,以省支出。惠儀收入隨之變動,加上學校清潔工作在暑假亦會暫停,她的每月收入會由萬餘元跌至約4000元,「一係兩邊一齊做死,一係兩邊一齊放假,就當休息,無辦法」。
惠儀於小賣店度過了18年,最難忘2011年與各女工趁暑假的7天休假,到韓國參觀當地的合作社,更目睹釜山船廠工潮,工人為了爭取權益,不惜在船廠起重機上生活了逾200天,惠儀當時被場面嚇怕,卻很佩服韓國工人「做到咁盡」,又感嘆「香港工人就沒那份毅力和鬥志,很容易向老闆妥協」。
赴韓參觀合作社 佩服工人爭權益
因為經營合作社,一班女工當家作主,惠儀亦因此學到更多勞工法例知識,並曾參與七一遊行和五一遊行,爭取勞工福利。她說本港對合作社認知不足,另外社會保障太少,退休後未必能夠生活,現已不再有養兒防老這回事,年輕人能掙到自己一份已不易,其子已長大成人,去年踏足社會打工,「他畀到家用固然開心,畀唔到都無辦法」。
嘆港打工仔「愈來愈慘」
她說香港打工仔「愈來愈慘」,回想以往做工廠時,廠長要「請求」女工加班,現在若工人不肯加班,老闆即會另聘他人,慶幸合作社依然有人情味,因此未想過退休,「10多歲開始打工,一路沒停,突然停下會不習慣」;其實她不希望為兒子增添經濟壓力。
小賣店面臨約滿,她說「順其自然」,更打趣問:「如果不獲續約,你]明報請唔請我做清潔姐姐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