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教理財 學生擺攤籌錢有成功感
【明報專訊】現時小學常識科未有全面提及理財觀念,大埔舊墟公立學校(寶湖道)校長徐俊祥稱,傳統觀念「講錢失感情」,不少人覺得學校不應教導小學生「講錢」。但他認為,理財是生活一部分,學校應教導學生自小懂得運用金錢。2018/19學年,學校參加了由中大教育學院「大學與學校夥伴協作中心」開展的「才德兼備理財學校計劃」,按計劃的學習架構舉辦一系列理財活動,如市集、舊書墟等,亦於學科融入金融理財元素,期望小學生建立正確使用金錢價值觀,日後有能力善用金錢。
點錢找贖學點算現金
在校內負責此計劃的常識科科主任曾瑞麟說,舊書墟由學生收集舊書再出售為校籌錢,學校今年加入計劃後,活動籌得8000多元,比去年6000多元要多。與往年不同,今年每班須訂下財政目標 ,並構思各種銷售策略,如「買滿50元可抽折扣」等等,並一改過往由書記點錢,變為學生即場點算。市集方面,學生須自行籌備整個攤位,事前需格價,填寫預算表並注意實際支出,活動設找贖,期望讓學生學懂點算現金。
另外,學校於三年級的中、英文教材加入理財元素。曾瑞麟以中文課為例,在其中有關麵包師傅的課文中加入工作紙,讓學生填寫開設店舖出賣麵包的成本等,期望學生理解金錢相關概念。
學生:學會分配勿亂花
六年級生陳琛翹有份參與校內市集活動,出售飲品及自製筆記簿,並設收費遊戲活動。若同學勝出遊戲會獲書籤一張,陳琛翹稱,活動期間參加遊戲同學不多,後來改變策略以每一元出售書籤,最終攤位共籌得800多元。陳琛翹說,過程中與同學各司其職,對於首次賺錢感到有成功感,亦學會分配好金錢及勿亂花錢,「如果錢花得好,都不是不好的事」。
「才德兼備理財學校計劃」為期3個學年,中大預計共20間小學參加。2018/19學年先有5間學校參與,包括大埔舊墟公立學校(寶湖道),中華基督教會基華小學(九龍塘)、五邑鄒振猷學校、英皇書院同學會小學及將軍澳官立小學,每所參加學校每年可獲10萬元津貼,用以購買相關物資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