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化市場化方式」合作 議員憂港只配合不競爭
【明報專訊】粵港澳大灣區由香港、澳門和廣東省9個城市組成,國務院昨日發表的《發展規劃綱要》,內文97次提及香港,次數為各城市最多,其次是澳門,有89次,至於另外兩個中心城市廣州和深圳,則分別被提及39次和38次。綱要在最後一章闡述「規劃實施」理念,強調要堅持以「法治化市場化方式」解決大灣區合作發展中的問題,亦提出建立行政諮詢體系,邀請粵港澳專業人士為大灣區發展提供意見。
綱要提香港97次 比穗深多1倍
綱要在「規劃實施」一章中,提及要擴大社會參與,包括支持內地與港澳智庫加強合作;港澳三地按照市場化原則,探索成立聯合投資開發機構和發展基金,參與大灣區建設;及擴大大灣區建設中的公眾參與,「暢通公眾意見反饋渠道」等。
廠商會形容,在中美貿易戰陰霾下,企業正加緊發展美國外其他市場,形容大灣區經濟發展成熟,市場潛力巨大,期望內地政府為港商「拆牆鬆綁」,包括研究在大灣區建立商標註冊互認機制、開放產品檢測認證市場。中華總商會希望內地為香港企業和人才提供更多便利措施,包括研究落實「港人港稅」及全面專業資格互認等安排。
民主黨主席胡志偉認為,大灣區規劃最終對香港是否有利,視乎港府的心態和戰略定位,認為大灣區其他內地城市都以自身利益為最主要考慮,若香港只以「配合」內地城市而非「競爭」角度作考慮,如以輸出香港人才為政策主軸,只會令香港成為「人才廢墟」,削弱香港競爭力。
公民黨黨魁楊岳橋預料,大灣區主張城市融合,令城市間有更多的資源和人才爭奪,目前香港在醫護和教育等方面皆出現人才短缺,大灣區融合極可能令人才流失,但港府未有提出具體方案挽留人才,反而像「啦啦隊」般「搖旗吶喊」,令人擔心融合後影響香港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