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眾諮詢 多贊同周一至五朝7晚8實施
【明報專訊】政府過去20多年多次委託顧問研究交通擠塞問題,包括探討本港實施電子道路收費是否可行,最新一次於2015年12月展開公眾諮詢,2017年1月公布報告,表示較多意見贊同按車輛大小釐定收費水平,以及較傾向按次收費,即車輛一進入收費區就須繳費。
交通諮詢委員會2014年底向運房局提交《香港道路交通擠塞研究報告》,表示造成交通擠塞原因包括興建路面運輸設施的空間有限、過多車輛在路上行駛、使用者爭相使用路面空間等。其中私家車一直被視為造成擠塞的主因,運輸署數據顯示,去年底本港登記私家車數目增至逾61.7萬,較2017年底(60萬)增逾1.7萬輛;以本港人口約740萬推算,平均每12人就擁有1輛私家車。
的士貨車應否豁免 意見分歧
運房局2015年12月展開為期3個月「中環及其鄰近地區電子道路收費先導計劃」公眾諮詢,收到515份意見書,2017年1月公布報告。針對收費機制方面,報告稱較多意見支持按次收費,因為可容許收費水平因應不同時間、地點和行駛方向而調整,較靈活處理不同擠塞;而公眾大多支持電車、專營巴士及專線小巴豁免收費;至於的士及貨車應否獲豁免收費,則意見分歧。
報告又指,公眾基本認同在中區交通流量較高時段收費,包括星期一至五早上7時至晚上8時;星期六應否收費則意見不一;星期日和公眾假期交通流量不高,幾乎所有意見都認為不應收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