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稿:醫科生病房學習 「有時看不到病人」 醫學額10年升九成 學生有如擠迫戶
【明報專訊】「有時連病人也看不到,看不見教授在做什麼檢查。」在診症室跟荓訇職Щ{H知識的醫科生如是說。經歷過千禧初年削減醫學額,本港醫學額在過去10年上升近九成,有醫學教授指門診教學愈加愈多人,學生有如擠迫戶,站在後排的難以聽清教授解說,也少了接觸病人的機會;病房教學要多番「重用」病人教學,惹起病人不滿。
明報記者 朱韻斐 許芳文
學生:曾二三十人塞診症室 非每次能接觸病人
醫科生除了上理論課,更要臨H學習,例如要摸病人腹部,學習判斷肝變大,或學聽肺癌病人的肺積水回音,然而可供學習的病人供不應求。本報記者上月中跟10名香港大學醫學院六年級生上課,他們擠在瑪麗醫院內科專科門診診症室,由3人為兩病人問症和檢查,再向教授報告病歷、症狀、檢查結果和學生的診斷。
教授會糾正學生的錯誤和遺漏,並示範問症和檢查,包括轉動病人手腕檢查其靈活程度,10名學生便排隊輪流轉動病人手腕。教授又為另一病人檢查手腳反應,10名醫學生則圍在門診病H旁觀察。教授最後調整了病人的診斷和治療,將病人交回專科門診繼續跟進。
六年級醫科生王同學稱,門診教學最多時有二三十人塞滿診症室,椅也不夠,要站起來圍茼悎v,且不是每次都有機會接觸病人。他一周上兩節的病房教學,病房擺滿儀器和病H,護士人來人往,再來10多名學生十分「論盡」,「有時連病人也看不到,看不見教授在做什麼檢查,也聽不清講書」。學生不時會試檢查病人,但他指學生眾多,如要掀起衣服檢查腹部,感困擾的病人會拒絕。
病人「重用」 十有二三拒絕
港大醫學院鼓勵學生在病房找病人練習問症,王同學說「若在瑪麗的病人,可能一天被學生問兩三轉」,因此每問10人就有兩三個拒絕問症,醫科生間以「病人被『clerk爆』」來形容這情G,即被問症太多拒再被問。
千禧年代初年,政府將330個醫學額減至250個,至2009/10年度升至320個,至今增至470個,今年9月再增至530個。港大內科學系腦內科教授張德輝說,門診教學最理想是7至8名學生,近年最多增至15到16人,小組愈大,學生為病人診斷和檢查機會愈小,影響教學質素。
教授:最理想七八名學生 近年增1倍
張德輝說,記者採訪當日,瑪麗內科專科門診樓層20多間診症室已騰空5至6間來教學,如再多佔診症室,「門診會看到晚上10點都看不完」。病人「不足」亦成問題,他指一晝病房教學會預選數名適合的住院病人,數個8至12人的小組會輪流來檢查,不時有病人中途發脾氣和不合作,不再讓學生檢查。張認為,要維持教學質素,應將門診教學維持在15人以下,病房教學則要維持在6至8人小組。
許樹昌:學生多如人肉布簾
中文大學呼吸系統科講座教授許樹昌表示,現時的臨H教學,學生由以往6人變為10人一組,亦不需拉布簾遮掩,因學生們已可形成「人肉布簾」。
他又稱,部分病人較「搶手」,例如要學聽肺癌病人的肺積水回音,除了應付醫學生學習需要,另要為醫生安排奇難雜症作專科考試,有患者甚至「一日內被人診症3至4輪」。
■明報報料熱線﹕inews@mingpao.com / 9181 46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