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藻淨化空氣 室內製氧減碳 20倍光合作用 稱10公升水抵10方呎森林
【明報專訊】本港空氣質素健康指數不時超標,空氣清新機因而大行其道,售價豐儉由人。有港商計劃今年第三季開始量產微藻空氣淨化系統,利用微藻特強的光合作用,以接近自然的方式吸收二氧化碳及產生氧氣,從而改善室內空氣質素。
明報記者 薛偉傑
鏸發有限公司(Woofaa Company Limited)創辦人周錦富、產品工程及市務經理吳小英表示,早在1960年代中已有人提出用微藻來製造空氣淨化系統,利用其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及產生氧氣,當時的構思是應用於太空船和常規潛艇,但因為微藻要在水中才能夠生長,其生命周期亦不是太長,又要定期換水,故有關構思未能實現。
工業廢氣廢水可作肥料
到了大約10年前,因溫室效應持續惡化,大氣中二氧化碳濃度上升,於是有台灣生物科技專家提出,在發電廠旁邊設立大型微藻工廠,以電廠廢氣中的二氧化碳以及附近工廠的廢水養殖微藻。微藻除可吸收二氧化碳、產生氧氣,本身烘乾之後也可燃燒發電。可惜這構思涉及眾多方面,而微藻燃燒發電的效率亦不太高,加上碳交易市場一直不太成功,故最終亦未能實現。
周錦富表示,微藻的光合作用效率大約是一般植物的20倍,可吸收較多二氧化碳及釋放更多氧氣。他稱10公升微藻水效能已和1平方米森林相若,每小時可吸收75克二氧化碳以及產生1.7克氧氣。
有研究更認為,若輸入微藻水中的是來自工廠廢氣的高濃度二氧化碳,加上其他因素配合,微藻的光合作用效率最多可達一般植物的60倍。
周錦富解釋,這是因為微藻光合作用除了需要二氧化碳,亦需要光線及肥料(氮化物),若幾方面都配合,是可以將其光合作用效率催谷得更高;甚至是氣泵的設計和水流速度等,也會有一些影響,例如採用較佳的氣泵,令產生的氣泡直徑更小,就可增加二氧化碳在水中的溶解度,也可能有助提高微藻的光合作用效率。
周錦富2014年認識了納米及先進材料研發院(NAMI)的研發人員,知道後者做了很多研究,希望用微藻來研製室內空氣淨化系統,應用於企業。據悉,NAMI的研發人員當時可算先驅,先後試驗了過百個品種的微藻,還是覺得小球藻的效果比較好。但是,其研究成果和商業化仍有距離,主要是因為只有開關,而沒有一套系統來控制微藻的生長速度。
可按人數環境調整光合作用速度
因此,周錦富開始研發一套智能控制系統,控製微藻光合作用速度,例如加入多個傳感器量度二氧化碳濃度、水的酸鹼值和含氧量;同時還要加入調節LED燈亮度、氣泵和水流速度等功能,以及加入除濕器來減低濕度(見圖)。
周錦富說,微藻缺點是生長周期較短,當生長速度快時,半個月就會死亡;慢者則大約是一個月。因此,每半個月或一個月就要為微藻系統換水,以及清除死去的微藻。他已先後研製了多套微藻空氣淨化系統的原型,其中4套最近交給一家保險公司試用,包括有120名客戶服務員接聽電話的服務中心;因為人多,即使該中心已將抽鮮風系統功率開到最大,很多員工仍覺室內空氣侷促。
標準化走入企業家居 第三季量產
周表示,之前研製的原型大多是應某些機構要求度身設計,生產成本偏高,他正設計兩種標準化的微藻空氣淨化系統,希望今年第三季量產。其中一種系統專攻企業及酒店,機身高2米,長闊均為半米,售約2.5萬港元,特點是具有自動換水功能,兼可將死去的微藻自動吸走,毋須人手打理。它還內置多個傳感器,可顯示詳盡的空氣質素數據。
另一系統計劃同時在內地和香港家用及企業市場推出,有3個型號,分別適用於30平方米、60平方米及80平方米面積。3個型號都需要人手換水及清除死去的微藻,傳感器也會大幅減少和簡化。只能顯示PM 2.5數據及以高、中、低三級顯示二氧化碳濃度。但售價就相當大眾化,計劃只賣2000、3000和4000元人民幣,而且會加入其他技術,減低室內二手煙物質(微藻本身不能處理二手煙的物質)。
中期來說,周錦富還計劃推出一種應用於洗手間的微藻空氣淨化系統,因洗手間臭味其中一個主要來源是氮化物,而氮化物正是微藻所需肥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