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視野元旦飛掠「太陽系最遠星體」
研太陽系初期狀? 解行星形成之謎
美國太空總署(NASA)的探測器「新視野」號(New Horizons)將於2019年元旦近距離掠過位於地球65億公里外的一顆小行星,為迄今以太空船探索的最遙遠太陽系星體。
專家盼藉任務了解小行星結構,助了解太陽系形成初期的物理狀?,並找出行星與小行星之間的關係,推斷行星形成機制。
長度約30公里
離地球65億公里
「新視野」號2006年1月離開地球,展開多項太空探索任務。今次任務的目標為小行星486958(又名Ultima Thule,意即「世界盡頭」),位於海王星以外、有眾多小行星雲集的「柯伊伯帶」(Kuiper Belt),於2014年被哈勃太空望遠鏡發現。它的長度約30公里,擁有不規則形狀,表面溫度接近絕對零度。科學家相信它是太陽系形成初期的構成行星的物質殘餘,大約每300年圍繞太陽運轉一次,由於體積細小,相信不會有地質活動,因此可能成為太陽系的早期「紀錄」。
完整數據需時20月
傳返地球
「新視野」號將以每小時5萬公里的速度在距離小行星486958約3500公里內掠過。NASA昨日已向「新視野」號發送指令作最後調整,確保它能在接近與遠離目標的數小時內準確拍攝照片及採集科學數據,包括其形狀、旋轉方式、成分與表面環境,例如是否存在山峰或殞石坑等。首批照片料最快於今日深夜後傳送回地球,所有數據最快要到2020年9月才完成傳送。
2018年8月,「新視野」號曾在距小行星486958約1.7億公里外拍照並送返地球,但由於相中的小行星太細小黯淡,同時其反光情?亦與旋轉的不規則星體不符,惹專家揣測小行星486958可能是由兩顆或多顆星體組成的小行星系統。科學家期望藉今次探索,了解小行星結構,並找出柯伊伯帶星體與太陽系行星的關係,以推斷行星形成的機制。
探測未知星體
鎖定目標有難度
「新視野」號探索任務首席研究員斯特恩(Alan Stern)稱,對於今次有機會近距離觀察未知星體深感興奮,惟坦言探索結果「難以預料」。他指出,與2015年飛越冥王星及其最大衛星「冥衛一」的任務相比,今次「新視野」號的任務更具挑戰性,不單因為太空船已變得更老舊、距離地球更遠,亦因小行星486958的體積僅與一個城市相若,同時僅在4年前被發現,對其位置與運行路徑所知不多,要鎖定目標甚有難度。
「新視野」號可算為2019年連串太空探索任務揭開序幕。中國的「嫦娥四號」探測器預計1月3日前後登陸月球背面,是人類首次;印度亦將在本月啟動第二輪登月計劃,發射「月船二號」往月球。至於私人太空業務方面,亞馬遜老闆貝索斯旗下的Blue Origin預料今年向太空發射載人火箭,維珍銀河(Virgin Galactic)亦有可能在上半年載人上太空。 (綜合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