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年前今天 兩岸靠默契停火
【明報專訊】1979年元旦,大陸發表了《告台灣同胞書》,宣布兩岸和平統一的方針,並停止炮轟金門。大陸國防部長徐向前也發表一篇對金門停止炮擊聲明,兩岸才真正停火。然而,兩岸停火並未簽署任何文件或停戰協議,只是靠雙方默契,說停就停了,延續至今日,是歷史上罕見之事。
徐向前發表聲明 就此停止
1958年8月23日下午17時30分爆發八二三炮戰之後,同年10月5日,中共國防部長彭德懷宣布,「基於人道立場,對金門停止炮擊7天」;10月25日,彭德懷再發布《再告台灣同胞書》,宣布「雙日停火」且單日也不一定炮擊,即進入所謂的「單打雙不打」時代。
一直到1979年1月1日,中共與美國建交,徐向前發表《國防部關於停止對大金門等島嶼炮擊的聲明》,宣布「從今日起停止對大金門、小金門、大膽、二膽等島嶼的炮擊。」兩岸才真正停火。
前行政院長郝柏村曾說過,1979兩岸停火,是靠共識,台灣在「三不政策」下,不接觸不談判,雙方並未簽停火協議,只是對岸停了,台灣於是下令不打,就在沒簽署的情況下,因共識而停火。
事實上,兩岸停火共識不僅是單打雙不打,還很有默契地探索出一條既不涉及主權,又不受法律約束的軍事對峙默契,包括大陸不干擾金馬地區的軍事運補,以及戰機不飛越海峽中線。台灣除運輸機外,戰機不降落金馬地區,空降和陸戰等攻勢部隊不部署金馬前線等回應。這些沒有白紙黑字簽訂的停火協議,一直延續到今天。
八二三炮戰 陸自認已有收穫
大陸自認在八二三炮戰政治上已有收穫,又不願衝突升高引發美、蘇介入,接連宣布「停火一周」、「停火兩周」,然後是「單打雙不打」,先打小村落或無人地帶,最後連單日也常不打,後來又改為文宣炮彈。兩岸炮火漸歇,1979年1月1日,中共與美國正式建交,中方正式宣布停止炮擊,結束了歷時21年的金門炮擊。
大陸國家主席毛澤東發動炮戰其實並不是真要奪取金、馬,因為沒有動員兵力進攻,炮擊只是威嚇,其用意可能在試探美國的決心、分化台美關係,也打擊台灣民心,並誇耀中方的軍事力量。1979年兩岸停火後,雖軍事對峙迄今,唯自此即未再見烽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