珊瑚礁普查 色素濃度指數10年最低 覆蓋率跌或因風災
【明報專訊】漁農自然護理署昨日公布年度珊瑚礁普查結果,本港東部水域33個普查地點中,其中3個地點覆蓋率連續3年下跌,分別為黃竹角海、海下灣碼頭及赤洲。另外,錄得超過50%珊瑚覆蓋率的地點僅有17個,數量為過去10年最少;珊瑚色素濃度平均指數亦為過去10年最低,僅4.04(6為最高)。關注組織認為,今年風災有可能是導致珊瑚覆蓋率下降的原因,亦不排除其他人為因素影響珊瑚礁健康。
珊瑚礁普查結果顯示,33個普查地點中,珊瑚覆蓋率最低為海下灣磨洲,只有13.0%;最高的橋嘴洲北有78.1%。本報比較過去3年數據,發現共有3個普查點的珊瑚覆蓋率持續下跌,黃竹角海、海下灣碼頭及赤洲的珊瑚覆蓋率,分別比2015年累減10.1、30.7及31.2個百分點。另外,33個普查點中,有22個地點的珊瑚覆蓋率均比去年減少,幅度由1至逾15個百分點不等。
3地覆蓋率連跌3年
生態教育及資源中心科學事務經理張瑪珊表示,珊瑚對水質變化敏感度高,如遇打風落雨,令海水鹽度降低、清澈度下降等,均影響珊瑚生長。今年香港經歷數次強烈颱風,很大可能將珊瑚「吹斷」,如未有及時復修,會令珊瑚死去。她預期隨?全球暖化加劇,極端天氣將更常出現,建議當局考慮加強珊瑚復修工作。至於今年普查結果顯示珊瑚色素濃度為過去10年最低,張瑪珊不排除與人為因素有關,包括遊人太多、泳客及潛水客塗抹防曬霜等。她指出,防曬霜中的化學物質會導致珊瑚白化,長遠影響海洋生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