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看文史:得罪方丈
【明報專訊】俗語說「宰相肚裏能撐船」,傳統期許身居高位的人有與地位匹配的寬廣胸襟,不像平民一般見識。不過近年「得罪方丈」成為潮語,正反映現實上高位而小器者大有人在。當然說到底「有容乃大」一直也只是「期許」——縱是名留青史的明君名臣,也不見得一定寬宏大量。
◆君主
春秋 晉文公
被偷窺而攻鄰國
春秋五霸之一晉文公對內寬容,對外則恩怨分明。即位前長年流亡於外,掌權後與大力扶助自己的秦國親好,而有成語「秦晉之好」;與當年善待自己的楚國對戰時,軍隊亦「退避三舍」以為報答。而流亡時曾偷窺他洗澡的曹共公及惡待他的衛、鄭,晉文公皆征伐或威迫,更曾向衛成公下毒。不過從晉文公的言行看來,更大可能是他藉小器形象找借口侵攻小國,為與楚國爭霸鋪路。
西漢 漢景帝
對人對己也小器
因「文景之治」被視為明君的漢景帝,有頗多小器行為。小時因弈棋爭執以棋盤打死堂兄弟,令其父吳王怨恨中央,是吳楚七國之亂的遠因;後不願為生病的父親文帝吮毒瘡,被賣弄小聰明的寵臣鄧通比下去而生怨,一即位便貶死鄧通;晚年弄死平亂功臣周亞夫,既因憂慮武帝難駕馭,實亦在立儲封侯等事上早有嫌隙。不過除此之外,景帝跟文帝一樣對自己也樸素得小氣,才能成就漢初盛世。
明 明世宗
逆我者亡
海瑞故事的配角之一明世宗,後期雖縱容嚴嵩專權,前期卻有「嘉靖中興」之譽。但這中興之主並非善男信女:繼承堂兄皇位的他想追封父母,二百朝臣反對,他全數逮捕,大官停職、小官廷杖,不少更死於杖下,此後無人再敢逆意。而「主犯」楊廷和、楊慎父子不僅被迫退休及發配邊疆,世宗還常查問楊慎近况,得悉「老病」才釋懷,最終楊慎這個當世第一才子直至七旬仍未獲准歸家,客死異鄉。
◆宰相
戰國 范雎
睚眥必報
秦國名相范雎制定遠交近攻戰略,是秦統一六國的關鍵人物之一,同時亦是成語「睚眥(粵音:捱寨)必報」(被瞪一眼也要報復)的主角。早年當魏國大夫須賈的門客,被須賈誣告通敵而遭相國魏齊毒打至重傷;逃至秦國顯貴後,他一面舉薦助他逃亡但才能不足的王稽、鄭安平,一面鼓動秦王攻魏,趁機羞辱須賈及逼死魏齊。後來他怕被搶去位置,阻止名將白起進軍,令秦錯失攻趙良機而大敗,最後更讒殺白起,白白損兵折將。
唐 楊炎
給皇帝臉色
創立兩稅法引領唐朝中興的名相楊炎,不僅長於理財,亦擅於文墨而聲名卓著,私下卻很記仇。早年擔任節度使幕僚,被縣令因醉侮辱,他把對方打得半死;其伯樂元載被劉晏彈劾伏誅,他受牽連被貶,後來得勢即誣殺劉晏。就算面對君主,楊炎依舊小器,與唐德宗論事時一受質疑,即不顧君臣禮儀發怒離開,令德宗十分不滿,轉而重用陰險記仇但遵從君意的盧杞。結果歷史重演,楊炎被盧杞誣陷而死。
北宋 黨爭
報復成常態
重文輕武的北宋是文人論政的高峰,但亦導致黨爭此起彼落,熙寧變法催生的新舊黨爭尤其意氣充斥。冒進的新黨固然較剛愎,如呂惠卿、章惇大規模打壓舊黨,連同屬改革派者亦受波及,包括提攜他們的王安石;但自命清高的舊黨掌權時同樣清洗政敵,如司馬光不理利弊盡廢新法,把新黨人物發配邊疆,甚至舊黨內部亦黨派林立,互相攻訐。當高官報復成為常態,國家命運可想而知。
圖:電影《食神》撮圖
■文:葉雨舟
書呆子一名,喜歡反思中日韓歷史文化的種種,希望東方社會能重拾對東方文化的認識。
[語文同樂 第34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