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憶錄筆者李慧玲:中英談判見風骨 惜未爭更多民主
香港行政、立法兩局非官守議員代表團,由鍾士元帶隊,於1984年第三次訪英,在倫敦拜訪首相戴卓爾夫人。(摘自《鍾士元回憶錄》,圖片只展示部分成員)
香港特區首任行政會議召集人鍾士元(前中),與一眾行會成員於1997年7月1日就職典禮中宣誓。鍾在回憶錄中說自己普通話很差。(摘自《鍾士元回憶錄》)
時任行政局首席非官守議員鍾士元(右二)和立法局首席非官守議員羅保(右一),於1984年在香港太古大廈門前迎接訪港的英國首相戴卓爾夫人。右二為時任港督尤德。(黑白資料圖片)
鍾士元(左五)於回歸後,出任首屆行政會議召集人,協助董建華(中)政府,及後於1999年卸任,由梁振英(左四)接任。於2012年的行政長官選舉,鍾士元公開支持唐英年(左一),更為其站台。左起為唐英年、李業廣、方黃吉雯、梁振英、鍾士元、董建華、楊鐵樑、 譚耀宗、梁錦松、鍾瑞明。(資料圖片)
【明報專訊】鍾士元1999年卸任公職後,2001年出版《香港回歸歷程:鍾士元回憶錄》,執筆的是1980年代起擔任政治記者的資深傳媒人李慧玲。李慧玲接受本報查詢時說,要評論鍾士元應分為兩部分,他在政壇「上半場」中英談判香港前途時表現其風骨,為港人爭取擺脫共產黨領導做了不少工夫;但中英談判期間,鍾士元是中英都重視的人物,卻沒為香港爭取更多民主,對此感到可惜。
李慧玲形容,鍾士元毋庸置疑是政壇「勁人」,對香港很有貢獻,如創立香港科技大學、醫院管理局等。她認為鍾士元「愛香港」,如1979年港督麥理浩與當時行政局首席議員簡悅強訪京後,鍾事後認為簡因得悉中國要收回香港而心灰意冷移民,但鍾堅持留到最後,為香港爭取,即使得罪英國,或面對時任中共領導人鄧小平,仍無懼色地表達意願。
指鍾爭民主只為平穩過渡
但李表示,中英聯合聲明簽署後,鍾士元很快已調整立場為政權服務,這或是該代政治人的看法:傾向保守、太易妥協。她認為,鍾當年為北京重點統戰對象,如中央曾有意委任他為政協但為他婉拒,中央更表明他何時願做政協,這承諾亦會有效,可見中央十分重視他。她說,鍾為香港努力爭取民主,只視為維穩工具做好平穩過渡,「他有政治能量做更多,但可惜他不是民主鬥士,只是恐共」。
【明報專訊】深水埗有無家者在網吧猝死。在區內麵店送外賣的41歲男子,近年以網吧為家,至昨早被發現伏在網吧桌上死亡。據悉,死者患有血管疾病,周...
詳情
【明報專訊】香港無家者數目不斷上升,在難以負擔高昂租金下,部分人走進24小時營業快餐店度宿,令「麥難民」漸增。社區組織協會今年3月的調查報告...
詳情
【明報專訊】美國國會轄下「美中經濟與安全審查委員會」於當地時間周三(14日)發表年度報告,當中提及美國與香港關係,形容北京政府持續侵蝕香港政...
詳情
【明報專訊】女銀行家接受肉毒桿菌毒素注射後死亡。涉事醫生李宏邦被警方拘捕後,昨日獲准保釋。據了解,衛生署調查期間發現李宏邦診所無論記錄藥物及...
詳情
【明報專訊】零售界一直以自願性質避免售賣酒類予18歲以下者,但自願措施成效令人關注。立法會今年初通過新條例,禁止便利店、超市及網店等以當面或...
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