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大研新青光眼檢測法
【明報專訊】青光眼是一種慢性眼疾,現時有不同的檢測診斷,但多為患者部分視力已受損才被確診。理工大學眼科視光學院以「多焦視網膜電生理圖」,開發了嶄新的方法檢測青光眼,準確度達九成以上,可提早3至4年發現視網膜異常反應,以便青光眼病人及早接受治療。
準確度逾九成
理大眼科視光學院副教授陳浩龍及其研究團隊,自2004年起開始研究,曾以青光眼患者、「鴛鴦眼」人士(即一邊確診青光眼,一邊為正常眼)及高危患青光眼人士分別做了3次實驗測試。團隊以「多焦視網膜電生理圖」,配上4個不同對比度,測試眼睛視網膜內的神經單元功能,對不同光度和對比度的適應能力,檢測出是否有異常,準確度達九成以上。
陳浩龍稱,據世衛資料,青光眼是排列第二位的致盲眼疾。傳統診斷方法有眼壓檢查,但眼壓高低會受其他因素如飲水或咖啡影響;眼底鏡檢查則需視光師的足夠經驗判斷。另外,亦有視野範圍檢查或檢測視網膜的厚薄,但當患者以此等方式確診時,部分神經線及視力已受損。他們的新方法配用4個對比度,更為完善及準確,可提早3至4年,在患者視力未受損前,檢測到視網膜異常反應,讓青光眼患者提早接受治療,減低神經壞死風險,挽救視力。
勝傳統方法 早3至4年測視網膜異常
陳浩龍說,整個檢查過程需約1小時,測試前病人需滴眼藥水放大瞳孔。新方法適合「灰色地帶」的懷疑青光眼人士,如以傳統方法未有測出問題、家人有青光眼、普通眼科檢查發現眼壓偏高等,便會建議做此測試。現時理大診所已有此服務,每次收費約2000至3000元。由創新科技署主辦的「創新科技嘉年華2018」活動將於下月3日至11日在科學園舉行,屆時亦會介紹此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