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外交部日前宣布,日本首相安倍晉三將於本月25日至27日訪問中國,這是日本首相時隔7年正式訪華。日媒透露,安倍此前曾希望在《中日和平友好條約》生效40周年當天,即本月23日訪華。有輿論認為,日相訪華稍有推遲,可能與他將在23日舉行的明治維新150周年大會上發表講話有關。明治維新是日本強兵強國的起點,安在講話中說什麼、怎麼說,或將對中方接待的規格和雙方會談的要點產生影響。 自1972年復交以來,中日關係始終存在不確定性。除去日本侵華戰爭的歷史遺留問題,2012年日本單方面「購買」釣魚島、2013年安倍參拜靖國神社都曾使兩國在政治、安全上加劇不信任。近年來,日方頻繁向中國示好,兩國高層互動增多,美國總統特朗普「無常」的政策對中日都產生較大風險,亦為中日重新思考未來國家關係、逐漸加深互信提供了契機。 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日本研究所所長胡繼平向筆者指出,中日之間已到了建立一種新型國家關係的階段。雖然在中國關切的歷史認識、東海及南海問題上日本暫時不會有急劇轉變,但安倍已在嘗試平衡和調整。中日合作空間很大,共同利益在不斷彰顯。 一方面,安倍訪華將舉行首屆中日第三方市場合作論壇。有消息稱,中日開展合作的第一個項目或是泰國的輕軌鋪設項目。另一方面,據日本《讀賣新聞》報道,安倍將尋求與中方簽署《日中海上搜救協定》,這將在今年5月總理李克強訪日時達成的「海空聯絡機制」基礎上,進一步規範中日有爭議海域的救助活動。 有日媒稱,中日第5個政治文件正在醞釀,並爭取在明年國家主席習近平訪日時正式簽署。知情人士透露,兩國官方還未就此正式接觸,而有討論的智庫學者尚未在此問題上達成共識。 距離2008年簽署的第4份政治文件《中日關於全面推進戰略互惠關系的聯合聲明》已過去10年,一份總結過去、指導未來的新型文件或許在期盼之中。不過,對於「合作」與「戒備」之心並存的日本,中國需要感受到更多誠意。此次訪華是安倍期待已久之行,中日關係如何推進、習近平明年能否訪日,都將與此密切相關。 鍾鳴九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