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台北故宮合作 配合AR技術 城大動物展活現古地圖噴水魚
【明報專訊】欣賞古時描繪動物的畫作,往往需要一些聯想力,始終古人對動物的理解或與現今不同,香港城市大學與台北國立故宮博物院合作舉行展覽,利用擴增實境(AR)等技術,讓近400年前人類眼中的「噴水魚」鯨魚,重現在參觀者眼前。城大同時展出一具鯨魚骨模型,公眾可手執觀賞;展覽今日起在城大舉行,免費開放予公眾。
故宮借25展品
「動物大觀園」展覽展出70多件與動物有關的展品,其中台北國立故宮博物院借出25件多媒體和高度仿真品的展品,包括採用投影技術的「南懷仁的坤輿世界」。該展品以傳教士南懷仁近400年前為康熙所畫的手繪地圖《坤輿全圖》為藍本,製成實體地球裝置,再用三維擴增實境技術,呈現古時人類對不同動物的印象,當中描繪的噴水魚,相信是現今的鯨魚。
另一互動投影展品「海錯奇珍」,則取材自清代生物學家暨畫家聶璜的《海錯圖》,參觀者可躺臥觀賞《海錯圖》中描畫的海洋生物,另外6件雕塑和器皿等非畫作類藏品,城大透過三維掃描,以虛擬實境技術呈現人前,參觀者戴上3D眼鏡,轉動按鈕,便可多角度觀賞;上述展品均首次在港展出。
可摸角島鯨骨3D模型
展覽亦展出一具鯨魚骨模型,其原型為2014年在大埔紅石門擱淺的一條10.8米角島鯨。城大掃描了該具角島鯨的骸骨,近期以立體打印技術,製成約實物一半大小、共約110件組件的鯨魚骨模型,參觀者可手執觀賞。
城大副校長林群聲表示,展覽概念源於早前城大校長郭位到訪台北國立故宮博物院時,提起該校近年成立的動物醫學院而萌生,「雙方一拍即合,就舉辦一個用動物作為主題的展覽」,促成今次合作;展覽由今日起至12月30日在城大展覽館舉行,除台北國立故宮博物院和城大的展品外,亦包括逾40名古今中外藝術家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