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8.09.26
    星期三

乜乜物物

[2018.09.26] 發表

【明報專訊】廁紙有時比銀紙實用。除了委內瑞拉,非洲津巴布韋貨幣制度亦長年崩潰,數千億元只夠買雞蛋。當地人笑云,與其背着厚重鈔票買廁紙,不如銀紙當廁紙。俗語說「講錢傷感情」,但一張紙幣亦可盛載兩代情;有學生自喻為廁紙,一格格的童年被冲到無底深淵。

■紙幣

文:鄧宛諭(將軍澳官立中學,中五)

打開集錢簿,一股獨特的錢幣氣味傳來,裏面是如同列隊官兵般排列得整整齊齊的紙幣,放置我從不同途徑收集得來的各國紙幣。置於中間最引人注目的一抹淡紫,就是我最珍愛、面值為兩元的新加坡紙幣。紙幣中間有條摺痕,本不該在收藏品出現,但我還是用膠套封起紙幣,細心保存。

我再度拾起那張彷彿還有溫度的紙幣,刻意封存的回憶紛沓而至,過往無數的畫面化作躍動的圖片,它們都指向同一個人——我的爺爺。爺爺十分疼愛我,只要是他力所能及,他都有求必應,不時送我新奇的小禮物。直到現在,我仍很懷念童年時和他呆在一起的時光。

可這張紙幣不是好兆頭,那天爸爸告訴我一個壞消息:爺爺因為肺癌住院。當時我直奔醫院,身體虛弱的爺爺看見我,仍舊像每次的久別重逢,第一眼就衝着我開心笑了。隨後他叫爸爸遞上他的錢包,顫顫巍巍地給我遞上一張兩元新加坡紙幣。看到紙幣,我的眼前模糊一片,眼淚奪眶而出,哽咽得說不出話。

我只是隨口向爺爺提過收藏紙幣的想法,他卻一直記掛,見面第一時間就拿給我。我和他聊起這個話題時,他並未表露這份心思,只表示支持我,亦介紹各國紙幣蘊含的故事和收藏價值。想不到,爺爺對我的事情這麼上心……

這張紙幣,是他為我開闢的新世界,也是我對他深深的眷戀和尊敬。

【文章經編輯修改】

◆點評

爺爺、紙幣、我,作為憶親念親的主線。當中以紙幣連起爺爺和孫兒的感情,但情感書寫未夠深刻。不妨加入兩爺孫一起研究紙幣的情節,承托起爺爺最後一張紙幣的一幕,或能深化具說服力的感情成分。此外,借物抒情是常用的技巧,但要注意,該事物是橋樑,重點還是人物相互間建立的感情。

■廁紙

文:劉恩儀(寶安商會王少清中學,中四)

我們是城市裏的孩子,從小生活堆滿興趣班和補習班。大家鬥得死去活來,只為取得成績表上最高的分數,增強競爭力,擁有好前途。結果,我們成為一群鬥來鬥去的孩子,成為了一台台操練試卷的機器。也許我們不是機器,而是機器上的產品,被無限的推動和加工,變成製成品─廁紙。

我們有必要像廁紙蜷縮起來,把孩子的好動和幻想埋藏心裏,好讓如製造商的父母,把我們變成理想的模樣以增強商品的競爭力。漸漸,我們變得不是自己。漸漸,我們由痛苦變得麻木。如果廁紙最後一格象徵生命終結,麻木就像廁紙之間的虛線,好讓人們撕扯生命的某部分,耗廢青春與童年完成使命─獲得「好前途」。就這樣,廁紙般單薄的童年被冲到無底的深淵,被別人丟棄,也被自己丟棄。最後,或置於堆填區深處,或沉落海底。在海裏,不知哪滴水是自己的淚水。

如果可以選擇,我寧可做張被孩子玩鬧時不小心丟出窗外的廁紙,在空中隨意飄揚,想像自己是隻主宰命運的大鳥在空中自由飛翔,想像自己的童年不曾丟失……

【文章經編輯修改】

◆點評

想像豐富且有趣。以廁紙不斷被消耗使用,比喻為父母為子女安排填鴨式興趣班、補習班,令子女身心俱疲,意念不俗。廁紙,屬消耗品;子女,也是消耗品嗎?這是作者以此意象提出的質問,也以此控訴現今教育的價值觀。自由快樂的學習竟然化成被孩子玩鬧時不小心扔出窗外的「廁紙鳥」,這個想像,是種荒誕幽默。筆者欣賞同學的想像力,寓意兼具趣味性和文學性,若文筆用字再精煉琢磨一些,可讀性會更高。

■文評人

殷培基

畢業於香港浸會大學中國語言文學系,現職中學教師。著有小說《爆籃》系列、《武神少年》系列、《怪病》、《摘星老師的範文18篇》、《罕天奇兵——神目覺醒》。喜歡寫作,喜歡教學,喜歡荒誕離奇。

■徵稿

你也想分享「乜乜物物」?可將約400至600字的文章,連同姓名、年級和校名,電郵至living@mingpao.com,或於「明報教育」facebook inbox投稿,請註明「《語文同樂》乜乜物物」投稿。作品須為原創及未曾發布。投稿一經刊登,可獲書券100元。

題目(任選其一):儲物櫃、書包、零食、飯盒

整理:蔡康琪

[語文同樂 第329期]

更多教育
文字青春痘:美味篇
【明報專訊】你有沒有試過,讚完媽媽某道菜煮得好好味,然後整個星期都要吃同樣的餸?如是這樣愛莫能助。但可學習更多菜餚名字和形容詞,自然能表達菜... 詳情
【明報專訊】1.珍饈百味 2.垂涎三尺 3.鐘鼓饌玉 4.佛跳牆 5.膾不厭細 6.殘羹冷炙 7.雞髀 ... 詳情
【明報專訊】內地娛樂圈上周傳出「限娘令」,電視台擬禁止「娘炮」藝人出席節目,事緣教育部強制全國中小學生觀看節目《開學第一課》,但不少人炮轟上... 詳情
字裏花間:錦上添花
【明報專訊】假若被同學知道你平日外出時,不是穿T恤襯衫牛仔褲,而是穿錦做的旗袍長衫,該會被取笑一番。不過,在西洋款式和衣料還未流行華人社會之... 詳情
歷史周報:專訪秦始皇 剖白治國愛恨
【明報專訊】■會吃人?秦始皇:一面之詞 記者:參見皇上(一臉驚慌)。小時候,我觀看電視劇《尋秦記》,你的膚色明明好黝黑的,為什麼現在卻... 詳情

明報網站 · 版權所有 · 不得轉載
Copyright © 2016 mingpaocanad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Ming Pao Daily News A wholly owned subsidiary of Ming Pao Enterprise Corporation Ltd.
Vancouver Chinese Newspaper

5368 Parkwood Place, Richmond B.C. V6V 2N1 | Tel.: (604) 231-8998 | Fax: (604) 231-9881/9884 | Advertising Hotline Tel.: (604) 231-89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