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8.07.31
    星期二

若想改持別國護照入加 中國罪犯將難逃「法眼」
今日實施生物特徵資料蒐集

[2018.07.31] 發表
移民部從今日擴大要求外國旅客在申請簽證時提供指模等生物特徵資料。(政府圖片)

移民顧問任立三提醒,生物特徵資料搜集完整之後,那些因為曾經在中國出事,而花錢買小國護照,再持小國護照入境加拿大,想隱姓埋名,改以新身分重新生活的一些人士,隨時可以因為在比對指模,或是作面部辨識時,被加拿大邊境服務局(CBSA)發現該入境人士真實身分,而被拒絕入境或是被遣返回中國。

今日開始申請簽證需要向加拿大提供指模及照片等生物特徵資料的是歐洲、非洲及中東國家的人士,而來自亞洲、亞太地區及美洲國家的申請人,則將於今年12月31日起實施。

與美分享永久居民申請資料

學生簽證及工作簽證等

移民律師李克倫最近從移部文件發現,加拿大向申請人搜集的各項個人訊息「自動」提供給美國國土安全部。

李克倫透過《資訊自由法》(Access to Information Act)取得一份關於「生物特徵與加美移民資訊分享措施」(Biometrics and Canada-United States Immigration Information Sharing Initiative),該文件明確提到,加美兩國之間對申請人生物特徵等簽證或移民申請時所提供的個人資料,進行分享。

文件指出,已與美國分享的資料,包括所有申請臨時居民簽證如學生簽證及工作簽證、申請永久居民以及在海外申請加拿大難民的外國人士,他們所提供的個人資料,均會自動對美國提供。

李克倫指出,加美兩國的訊息互享並不令人意外,但他就認為,並不是每個人都知道,所有在申請表格上填寫的資料,均會對美國自動奉上。他認為,多數的中國公民聽到只要去過加拿大,不管是短暫的幾天旅行,或是短期進修,所有個人訊息即會被美國政府掌握,應該會感到震驚。

他說,那些已將錢財從中國轉移並藏匿的人士,有可能發現他們在申請加拿大簽證時所提供的訊息,意外幫助了調查人員的工作。

移民顧問任立三認為,加美兩國政府加強在這些訊息的分享,最重要的目的是為了保護國家安全,把恐怖分子擋在國門之外,但有可能對一些持有兩個身分的中國人造成直接影響。

被發現持不同護照入加國

可能會被拒入境或遭遣返

任立三舉例,如果有人已先拿中國護照進入加拿大,但可能在中國出事,為了逃到加拿大,他們會想以幾十萬元的代價,買一本小國護照,而該護照是某中南美洲小國外交部發出,且是真實護照。若該中國人持這本小國護照想入境,則在入境加拿大時,CBSA很快可從他的面部辨識,或是指模資料追溯到此人從前曾持中國護照入境,並發現原來持不同護照的兩個人其實是同一人,該人有可能因此被拒入境或被遣返回中國。

卑詩大學(UBC)亞洲研究所高級研究員姜聞然指出,移民部將向申請人搜集的各種個人資訊對美國提供,雖然是為了國家安全的考慮,但他認為,移民部如果未事先告訴申請人有關資訊將對美國提供,有可能被質疑未保護私隱。

他說,移民部目前向多少國家的申請人搜集生物特徵,以及為何對美國自動提供,移民部均應該對申請人提供原因及解釋,才有幫助祛除可能的疑慮。

更多要聞一
擴指模身分核實 資料英美澳紐分享
【明報專訊】加拿大移民、難民及公民部昨日公布,本國擴充生物識別(biometrics)篩選計劃;對來自歐洲、非洲及中東國家所有國籍申請到加國... 詳情
加航誤入成田機場滑行道
【綜合報道】一架加拿大航空客機當地時間30日下午降落日本成田機場後,因誤入施工中的滑行道被困逾5小時,造成成田機場B跑道暫時封閉,部分航班被... 詳情
美國提醒加國 阻華為成5G通訊龍頭
【明報專訊】美國國家安全顧問最近數周曾與加拿大再三討論﹐中國通訊業巨頭華為(Huawei)可能被用作竊取資料的工具﹐對網絡安全帶來威脅﹐故要... 詳情
美8州聯手求禁3D列印槍枝
【明報專訊】3D列印槍枝明日起在美國合法化,包括華盛頓州、俄勒岡州、紐約州等8州檢察長,昨天聯手向聯邦法院提告,要求法院禁止特朗普政府開放3... 詳情
聯邦保守黨籌款多執政黨一倍
【明報專訊】聯邦保守黨今年第二季籌集到逾600萬元捐款,創下該黨在非選舉年的最佳成績,數額幾乎是執政自由黨的2倍。 根據加拿大選舉事務... 詳情

明報網站 · 版權所有 · 不得轉載
Copyright © 2016 mingpaocanad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Ming Pao Daily News A wholly owned subsidiary of Ming Pao Enterprise Corporation Ltd.
Vancouver Chinese Newspaper

5368 Parkwood Place, Richmond B.C. V6V 2N1 | Tel.: (604) 231-8998 | Fax: (604) 231-9881/9884 | Advertising Hotline Tel.: (604) 231-89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