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生旁聽外交部記者會開眼界 感內地科技騰飛 言論自由環保仍不足
【明報專訊】今年是中國改革開放40周年,外交部駐港特派員公署本月21日起帶同約50名香港中學生到訪北京、河北和天津7日,其間參觀外交部、亞投行、雄安新區等。有多名隨團學生表示,行程中有感內地科技發展騰飛,亦認為親身旁聽外交部發言人主持新聞發布會的機會難得,眼界大開。不過,有學生認為訪問團只能看到「光鮮亮麗」的一面,忽略內地改革開放後在言論自由和保護環境上的不足之處。
明報記者 劉家豪 北京報道
外交知識優異 12校學生免費訪京
外交部駐港特派員公署早前舉辦香港盃外交知識競賽,12所中學在比賽中贏得優異成績,獲邀一連7天免費參觀北京大學、騰訊、亞投行總部和當地政府部門等,其中安排學生在外交部旁聽一節新聞發布會。拔萃女書院中四生陳尚萱稱,本以為外交官只是數人團隊,但原來是由27名成員組成,「外交發言人可以說是幫中國把關對外形象的第一人」。她很敬佩華春瑩,因外交發言人一向男性較多,認為華春瑩為女性樹立榜樣。
外交部藍廳藏和諧共處信息
訪問團隨後與多名曾分別在俄羅斯、非洲、葡萄牙、也門等地工作的青年外交官交流,其中一名外交官劉葉丹率先向學生提問,讓學生想想為何發言人舉辦新聞發布會的地方叫作「藍廳」。席間有學生回應說︰「因為裝修色調為藍色。」劉解釋除跟主色調有關外,藍色代表天空大海,盼傳遞中國與外國和諧共處的信息;另外,有多名學生稱,參觀雄安新區等科技規劃後,有感內地科技發展迅速。
有學生特別對翻譯官的工作感興趣,問及若領導人使用成語或諺語,翻譯官不能即時完整翻譯可如何應對。擅長法語的翻譯官胡鐘月說,翻譯是一門「遺憾的藝術」,很多時不是「字跟字翻譯」,而是將意思翻譯出來,以免出現冷場。
皇仁生︰經濟發展犧牲人民質素不值
皇仁書院中四生葉承熹在交流團分享會發言,而他對記者說,認同參觀外交部行程難得,改革開放40年內地進步很大,但稱訪問團只帶香港學生參觀「他們覺得很光鮮亮麗的事物」,但在言論自由和環境保護上仍有「好多地方需要進步」,舉例稱訪問團帶學生參觀河北雄安新區等具規劃性新區,卻無提及數月前北京政府驅逐外來「低端人口」,感嘆是否能接納貧窮的人。
葉同學稱,參觀國家博物館時,發現展覽只輕輕帶過六四(事件),「輕輕地一句話,國家發生嚴重政治風波,鄧小平會見鎮壓部隊,正正是這樣,連六四都沒提及,直接飛到6月9日」,有感內地言論自由被控制,又稱曾在高鐵看見有人伸頭出車廂外吸煙,認為「經濟發展犧牲的代價,是人民質素和言論自由,我自己就覺得好不值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