卑詩海岸現「紅潮」惹憂 專家:夜光藻無害人體
【明報專訊】聯邦漁業及海洋部最近公布,卑詩省海岸在過去一個月出現一種名為「夜光藻」(noctiluca scintillans)的浮游生物,使受影響水域泛起一片紅色或深橙色。當局指出,夜光藻造成的現象被不少人稱作「紅潮」,然而夜光藻不會對人體有害,反而由透明無色的海藻造成的真正紅潮則會污染貝殼類,人類食用後會出現中毒現象。
漁業及海洋部稱,夜光藻在北溫哥華、白石市、鮑威爾河、施素爾及海灣群島出沒。有北溫居民表示﹐夜光藻造成的「紅潮」已持續兩至三個星期,並指即使最近天氣炎熱,極欲下海暢泳,但見到海邊一片紅色便望而卻步。
雖然夜光藻造成的「紅潮」令部分人提高警覺,然而漁業及海洋部貝殼類壎肣p劃協調員哥頓(Elysha Gordon)表示,省民毋須過分憂慮,因為夜光藻不會對人體有害。
不過她補充說:「這個品種或令魚類中毒,堵塞鰓部使魚類窒息,卻未必令雙貝殼類中毒。」與夜光藻相反,無色透明的浮游生物造成的真正紅潮,則會令蠔、蛤、扇貝和青口等雙貝殼類中毒,人類食用後可能會嚴重中毒,出現麻痹或失憶等症狀,甚至會死亡。
哥頓表示,夜光藻「紅潮」有多種成因,包括海水溫度上升、海水鹽分、海水上升流及風勢,並指雖然夜光藻「紅潮」一般在五至九月出現,但氣候變化和極端高溫導致冬季月份也會出現這種現象。她重申,雖然夜光藻對人體無害,但海水可能同時出現有害浮游生物,勸喻漁民在確定貝殼類可讓顧客安全食用才去出海捕貝。
漁業及海洋部按照聯邦環境部和食物檢查局的建議,在其官方網站定期更新全國因生物毒素污染而不宜捕魚捕貝的海岸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