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大海洋實驗室 檢測化學物促國際監管 「研海洋污染不賺錢 卻保人類健康」
【明報專訊】海龜遭廢棄膠飲管插鼻的影片引起全球注意,多國自發禁用膠飲管;日前有研究發現香港海水樣本含有塑膠微珠,長遠或經食物鏈影響人類。固體海洋廢物需要世界正視,液態海洋污染物亦需要得到關注。香港城市大學「海洋污染國家重點實驗室」過去一直為保護華南、珠江三角洲及香港海域的生態系統,集中研究海洋污染。實驗室主任林群聲笑言,自己的研究「搵唔到錢」,卻可以保持全球人類的健康。
【系列之六】
明報記者 林穎茵
「海洋污染國家重點實驗室」於2009年獲批成立,前身為「海洋環境研究與創新技術中心」,源於2004年政府的「卓越學科領域計劃」。實驗室主任林群聲說,香港位於珠江入海口,而珠江三角洲地區在過去幾十年已變得高度工業化及城市化,難免排出大量對環境有害的物質。發展經濟同時也必須保護海洋生態,因此10多年來,實驗室重點無變,主要有四大研究方向,包括以先進方法檢測污染、了解海洋生態系統運作、估算風險及遺害,以及控制污染和做生物復修。其中,實驗室最出色的為新興海洋污染物檢測。
主力檢測3種化學污染物
林群聲解釋,傳統污染物為一些已知有害,並已禁用的化學物質,如重金屬、DDT、有機氯農藥等,而其替代品則是新興污染物。目前,全球有逾億種已知的化學污染物,實驗室主力檢測其中3種物質,包括多用於物料表面、防油防水的「多氟化合物」;多用在家俬上的阻燃劑「氯化石蠟」;以及可以防紫外光的物質,如防曬乳霜。
實驗室除了會研究海水樣本,亦會從動物身上檢測化學物質。每當有海豚擱淺,政府會在處理後將其脂肪層、肝及腎的標本交給他們。目前實驗室已有15年來的樣品,有助他們了解污染物在動物體內積聚的情?。另外,他們亦會以鯖(魚將)魚進行化學毒理測試。
擱淺海豚標本研污染物積聚
林群聲以其中一項研究為例,他指多氟化合物PFOS因會在動物體內積聚,遭國際組織禁用,取而代之的是另一種多氟化合物PFBS。實驗室團隊將鯖(魚將)魚放於含有PFBS模擬海水環境飼養,發現出現隔代影響的情?。他們剛就發現發表文章,料當蒐集足夠數據證明PFBS為「持久性有機污染物」後,國際組織有可能下禁令。
伙廈門大學研究互補
除了近海的研究,實驗室亦與廈門大學合作。林群聲指廈門大學有專屬研究船,可遠赴東沙、西沙、菲律賓等地,實驗室可委託他們採樣供分析;而實驗室的沿海系統研究,則可以與廈門大學做的大型海洋系統研究互補,了解污染物如何擴散。
林群聲形容實驗室的工作「永無止境」,即使全球科學家一齊做也難以為不斷增加的化學污染物逐樣測試。他期望未來發展出更「smart」的方法,以大數據形式將化學物質按結構、毒理分析,加速研究進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