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8.06.20
    星期三

大溫海鮮1/4貨不對辦
卑大華裔專家揭市面多魚目混珠

[2018.06.20] 發表
胡雅茜指出,海鮮若故意錯標,有可能已是一種「食品詐騙」。(UBC提供)
最多被錯標的海鮮是鯛魚(snapper)。
海鮮有無正確標示問題引起重視。(張伶銖攝)

【明報專訊】卑詩大學(UBC)食品科學研究人員與海洋保護獨立機構Oceana Canada合作透過DNA排序比對海鮮的基因,研究發現大溫銷售的海鮮有四分一錯誤標示,其中又以餐館錯標比例最高,高達29%;而研究更發現,魚生壽司上常用的鯛魚被錯標的情況最為嚴重,在34個鯛魚樣本當中有31個不是鯛魚(snapper),而是以其他魚例如非洲鯽(tilapia)混充,錯標比例超過九成。

該研究報告共同撰寫人、UBC食品科學博士候選人胡雅茜指出,有些海鮮錯標的情況是由於人為因素,是為了以便宜的海鮮種類「魚目混珠」,混充為價格較貴的海鮮,如此行為已經構成了一種「食物詐騙」(food fraud)。

該研究是由UBC的陸氏食物品安及健康工程實驗室(Lu Food Safety & Health Engineering Lab)與Oceana Canada,以及貴湖大學(University of Guelph)的實驗室共同合作進行。撰寫報告的兩名研究員均是華裔,包括陸氏實驗室的陸曉楠,以及胡雅茜。

該研究在去年9月到今年2月之間,在大溫的溫哥華、列治文、高貴林,本那比、西溫、北溫、素里及蘭里等多個城市,總共採集了281個海鮮樣本,並以DNA檢測比對海鮮的基因,並了解有多少錯誤標示,結果有70個樣本有錯標。

研究指出,整體來說,有四分一的海鮮有錯標,而餐館有最多海鮮錯標的比例,高達29%,其次是超市,錯標比例有24%,而壽司店的錯標則有22%。至於最多被錯標的海鮮則是鯛魚,在34個鯛魚樣本當中,有31個不是鯛魚,而是其他魚混充,錯標比例達到91%。

研究也發現,鯰魚(sutchi catfish)也很常被用來取代大比目魚(halibut)、鯛魚、龍利魚及鱈魚。

胡雅茜指出,造成錯標的原因,有一部分是商家故意標錯,但也有的不是故意標錯。如果是故意標錯的情況,例如有餐館明明知道所賣的魚是低價的非洲鯽,卻偽裝是高價的鯛魚,如此即有「食品詐騙」的嫌疑。

她解釋,研究所採取的海鮮包括魚、蝦、螃蟹、龍蝦四大類,所採集的樣本都不是活的,有的是剛被漁船運回陸地,也有的是自世界各地進口的冰凍海鮮。

她說,這次所研究的海鮮並未特別註明產地,所以無法得知進口生鮮與產自本地的海鮮,在錯標問題上的差異。

胡雅茜指出,海鮮錯標問題是國際性的問題,但在大溫地區則較少受到關注,尤其是一些經過處理後的魚肉,外觀接近,顏色也接近,令市民無法辨認,連科學家都均需要透過DNA檢測才能知道,說明海鮮的錯標問題並不容易被察覺。

Oceana Canada推動預防「海鮮詐騙」(Seafood Fraud)問題的萊文(Julia Levin)指出,海鮮當然不能錯標,舉例來說,若以進口的非洲鯽取代了鯛魚,人們可能吃下一些帶有在本地禁止使用化學成分的非洲鯽,如此會危害健康。

她認為,預防「海鮮詐騙」的關鍵是從海鮮的供應鍊做起,設法建立海鮮產品的重要訊息,而且是從漁船,一直追蹤到海鮮送到人們的餐盤上,要求供應商在任何時候,均能提供有關正確的標示及訊息。

該報告並提出建議,為了防止海鮮錯標,建議主要的貿易國家應該將海鮮或魚的名稱統一;要求標籤加列海鮮的學名,以及對消費者提供更多有關魚是野生捕獲、或是養殖的,以及在哪裏處理魚、捕獲或是養殖的方法等。該研究昨日在《Food Control》的期刊上發表。

CTV電視台昨日亦實地到溫市兩間壽司店各買了一盒有6片鯛魚的壽司,每盒價格接近15元,電視台鯛魚送到實驗室作DNA排序比對檢測,發現這兩盒的魚都不是鯛魚,而是魚肉顏色與鯛魚接近的非洲鯽。

Oceana Canada在全加各地進行相同研究,該組織去年秋天在渥太華取樣檢驗的海鮮,有一半被錯標,未來該組織將發布「海鮮詐騙」的全國報告。

更多要聞二
胡雅茜盼將來 推出便攜檢測器
研究顯示本地海鮮有四分一錯標情況,有超市老闆指出,幾乎沒有消費者發現或是反映過有錯標的問題,尤其海鮮很多是以英文為名,對於海鮮英文不熟悉的移... 詳情
【明報專訊】非牟利組織ParticipACTION發表的最新報告,將加拿大兒童總體體育活動評分為D+。報告指加國兒童看屏幕的時間過多,參與「... 詳情
參議院52:29票通過 大麻合法化料9月中落實
【明報專訊】加拿大通過大麻合法化法案,參議院於周二(19日)以52票贊成,29票反對通過消閒性大麻合法化法案。該法案可能會於本周獲得加拿大總... 詳情
【明報專訊】新的政府數據顯示,近4,000名加拿大人去年因明顯類鴉片藥物過量致死,其中男性居多,而芬太奴(fentanyl)顯然是罪魁禍首。... 詳情
有意大麻合化法的C45法案獲參議院通過,但這不代表即時可合法購買或吸大麻,聯邦政府給省級政府2至3個月時間過度準備,這意味最終到9月中才落實... 詳情

明報網站 · 版權所有 · 不得轉載
Copyright © 2016 mingpaocanad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Ming Pao Daily News A wholly owned subsidiary of Ming Pao Enterprise Corporation Ltd.
Vancouver Chinese Newspaper

5368 Parkwood Place, Richmond B.C. V6V 2N1 | Tel.: (604) 231-8998 | Fax: (604) 231-9881/9884 | Advertising Hotline Tel.: (604) 231-89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