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ta解密﹕內地量化個人信用 推進誠信抑或監控?
【明報專訊】在同學、朋友和家人眼中,你是有信用的人嗎?你又可有信心,自己是值得信賴的市民?近年,內地政府研究推出一套名為「社會信用」的系統(Social Credit System),評估所有公民的信用。我們對於這個概念似乎不陌生,於網上購物或使用共享經濟(sharing economy)服務,都傾向觀看評分,以衡量買家、賣家或其他用戶孰優孰劣。但如果類似系統被廣泛應用在日常生活的細節中,結合高端科技的監察及大數據(big data),會對社會和市民造成怎樣的影響?
■六何法看社會信用體系(個人部分)
誰(Who)?
負責機構:國務院統籌建立社會信用體系建設部際聯席會議制度,由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發改委)及中國人民銀行聯同40多個部門參與
實施對象:內地所有公民
什麼(What)?
內容:對所有內地公民的可信賴程度評分
何時(When)?
計劃落實時間:2020年
何地(Where)?
實施範圍:中國內地
為什麼(Why)?
目的:獎勵可信賴的人(如可優先當軍人、子女優先入讀心儀學校等)及懲罰不服從者(如禁止坐火車或飛機等),推進誠信建設
如何(How)?
做法:對每個人的行為評分,主要分成3類:與傳統信用有關的商業行為、社會行為、網上言行,如做了對國家或社會有公益的事可加分,做了危害國家或社會的事則減分。暫時未知體系推出後,人民會否知道自己因何事遭加分或減分
資料來源:《社會信用體系建設規劃綱要》,2014年;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澳洲廣播公司網頁
■江蘇省睢寧縣大眾信用管理試行辦法
開始日期:2010年1月1日
涉及人口:約114萬
每人基本分數:1000(包括社會管理信用信息530分、社會信用特別信息200分、商業服務信用信息150分、社會服務信用信息120分)
資料蒐集範圍舉隅:
?基本資料:姓名、性別、年齡、戶籍所在地等
?商業服務信用信息:銀行借貸紀錄、信用卡使用紀錄等
?社會服務信用信息:納稅紀錄、社會保險費繳納紀錄、水費或電費等公用事務費用繳交紀錄等
?社會管理信用信息:參與邪教、家庭暴力、偷盜、交通違法、違反公共場所或市容管理規定、行賄或受賄、商業欺詐紀錄等
?社會信用特別信息:涉及誠信導致民事敗訴、行政處罰、刑事處罰紀錄等
?其他信用信息:重大立功和突出貢獻、捐資助學、義工紀錄等
◆獎懲(部分)(見圖)
■省會及副省級以上城市 綜合信用指數(前10名)(見圖)
■「失信的代價」(截至2018年4月底)(見圖)
■內地發展社會信用體系進程
2006年﹕
?「十一五」規劃提出「以完善信貸、納稅、合同履約、產品質量的信用紀錄為重點,加快建設社會信用體系」
2007年﹕
?國務院辦公廳推出《關於社會信用體系建設的若干意見》,指出「以法制為基礎,信用制度為核心,以健全信貸、納稅、合同履約、產品質量的信用紀錄為重點」,建立社會信用體系
?國務院辦公廳召開社會信用體系建設部際聯席會議首次會議
2009年﹕
?中國人民銀行推出《關於推進農村信用體系建設工作的指導意見》,對在農村建立信用體系確立制度與部署
2010年﹕
?江蘇省「睢寧縣大眾信用管理試行辦法」實施,為人民的信用程度評分
2011年﹕
?「十二五」規劃提出加快社會信用體系建設
2012年﹕
?十八大報告提出「加強政務誠信、商務誠信、社會誠信和司法公信建設」
2015年﹕
?中國人民銀行印發《關於做好個人徵信業務準備工作的通知》,要求騰訊徵信、芝麻信用、北京華道徵信等8間公司,做好個人徵信業務準備工作
2017年﹕
?發改委及人民銀行確定首批12個社會信用體系建設示範城市,包括杭州、南京、廈門、成都、蘇州、溫州等
資料來源:中央政府、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中國人民銀行網頁、睢寧法院網
文:楊淑敏老師
圖:資料圖片
[通通識 第52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