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日巡病牀40張 醫生組織質疑:需否為他人錯誤負責
【明報專訊】醫委會暫代主席麥列菲菲在判刑後批評,涉事醫生黃卓義巡房8次都未有發現錯誤,很難原諒。前線醫生聯盟副主席蕭旭亮說,事件令不少醫生感震驚,質疑醫生是否需要為他人的錯誤負責,又指在事發的九龍醫院中,醫生每日需負責最少40張病牀,質疑醫生是否需要負責醫療系統問題。公共醫療醫生協會會長麥肇敬說,事件令員工危險,加重醫生壓力,料會加劇醫生離職。
蕭旭亮說,九龍醫院非由既定醫生巡房,而是由伊利沙伯醫院抽調醫生負責,每次有醫生巡房,都要負責整個病房、最少40張病牀,輪流巡房下一星期可能只會到房一兩次,每次都要靠護士去報告病人情况。他又說,理解市民對事件反應很大,但他質疑「為何他人做錯事要我們上身」,又反問醫生是否需要為其他醫療職系的錯誤負責、是否需要負責醫療系統的問題。
促醫局正視醫生工作量
蕭旭亮認為,涉事醫生被除牌,影響重大,日後其他醫生面對情况,知道面對人手壓力下有可能犯錯,「唯一可選擇的就是拒絕相關工作」。前線醫生聯盟昨發信回應事件,要求醫管局各管理層正視醫生工時、工作量,並提醒醫生以病人安全為優先,拒絕接受任何不合理的工作量。
麥肇敬說,九龍醫院屬康復醫院,醫護對病人的比例遠低於其他醫院,故難用其他醫院的標準衡量事件,在該環境下,醫生巡房要處理40、50個病人,事件的裁決及判刑令員工危險,加重醫生壓力,料會加劇醫生離職,他們會向醫管局提出要改善制度同增加人手。
彭鴻昌﹕列明封喉 醫生照簽
關注病人權益的社區組織協會幹事彭鴻昌認為,上述說法「講不過去」,公立醫院制度的確不足,他亦同情醫生情况,但質疑是否等同醫生不需負責,今次涉事醫生並非一次看不到錯誤,而是8次都看不到錯誤,醫療紀錄清楚列明病人咽喉被封,醫生照樣簽署,「難道是沒有看過就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