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首季經濟增長放緩
通脹增長或影響消費意願
【明報專訊】美國商務部周五公布的數據顯示,美國第一季度國內生產總值(GDP)按年增長2.3%,好於路透社調查預期的2%,但不及上一季度的2.9%,主要歸咎於消費者支出大幅下降。
不過由於美國首季經濟增長通常較低,今年首季的增幅,已是2015年以來最強的首季。作為GDP增長主要動力的消費者支出,在去年第四季增長4%後,今年首季僅增長1.1%,增幅為2013年以來最低。
今次是美國減稅實施後,首次公布的GDP數據,反映減稅對刺激消費的效果尚未顯著。通脹增長或影響了消費意願。上季個人消費支出(PCE)物價指數按季折合成年率增長2.7%,按年增長1.8%。不過CNBC預期,隨着就業市場不斷收緊,加上財政刺激措施,消費開支放緩應屬暫時。
英法GDP疲軟
上季的商業投資彌補了消費者開支放緩。建築投資上季增長12.3%,設備支出增長6.1%。庫存的價值增長逾1倍至331億美元。出口增長4.8%,進口增長則放慢至2.6%。淨出口對上季GDP增長貢獻了0.2個百分點。
與美國相比,法、英的經濟數據相對疲軟。法國首季商業投資及出口放緩,GDP按季僅增長0.3%,低於去年全年一直穩定維持於0.5%以上的增幅,引發市場關注歐元區國家長期復蘇的延續性。英國上季GDP按季更只有0.1%的增長,遠低於英倫銀行預期的0.3%,增幅是5年來最低。
日央行放棄2%通脹目標時間
日本央行昨日放棄實現2%通脹的目標時間,反映達到通脹目標似乎仍然遙遠。日本央行原預計在2019財年實現2%通脹目標。儘管官員仍維持明年通脹達到1.8%,但對物價前景似乎信心不大。彭博社稱,美、中貿易糾紛之際,中國向美國豬肉額外徵收25%關稅,令更多美國豬肉改為進口日本,使當地豬肉跌價,這某程度也影響到日本4月的通脹。
日本央行維持貨幣政策不變,並表示希望在聯儲局加息之際,維持超級寬鬆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