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律師公會副主席 促政府研佔領起因減分化 彭耀鴻﹕未來社運千萬勿暴力
【明報專訊】「雙學三子」上周就衝擊政府總部東翼前地(俗稱公民廣場)案判刑於終審法院上訴得直,毋須再就案件服刑,但終院同時表示,認同上訴庭就涉暴力的非法集結訂立更嚴謹的量刑指引。近年社會運動日增,大律師公會副主席、在終審階段代表羅冠聰的資深大律師彭耀鴻接受本報專訪,寄語未來參與社運的人「千祈不要暴力」,同時強調政府應多聆聽,了解「為何這麼多人出來、爭取什麼」,認為年輕人非為個人利益或受人擺佈,而是有實際訴求,若政府不回應,只會令社會更分化。
明報記者 梁智康
坊間對終院判決各有解讀,彭耀鴻稱難言判決是「勝仗」還是「敗仗」,但上訴得直畢竟值得慶幸,「替他(羅冠聰)開心」。然而他說羅此前已服刑兩個多月,終院判辭亦非他們最希望得到的結果,認為「可以再寬鬆少少」。
參與社運代價未有增加
彭耀鴻解釋,終院確認了上訴庭的指引,即一旦超越暴力界線,公民抗命作為求情理由的比重便立即大幅減低,「像一個懸崖,過了(界線)便一聲沒有了」。但他認為這比重不應是懸崖,而應是「斜坡」,即行為愈嚴重,求情比重才愈小。他舉例,若有人高舉雙手小步前進時被他人阻擋,難免有碰撞,但不須嚴懲。
不過,彭認為參與社會運動的代價未有因終院判決而增加,因若公民抗命行為屬非暴力,法庭仍會以寬鬆態度處理,公民抗命作為求情理由仍具相當比重。
指佔領後政府「好像沒做什麼」
雙學三子之一的周永康上周回應判決時,反問制度暴力與重奪公民廣場相比,何者更暴力。彭耀鴻說,港英政府當年在六七暴動後採取連串措施,解決引發暴動的社會問題。但佔領運動後,政府卻「完了就完了」、「好像沒有做過了什麼」,寄語政府認真研究佔領運動起因,並思考如何減少社會分化。
循林定國名單當選
稱公會改選非「藍黃之爭」
上月的大律師公會改選,彭耀鴻循前主席林定國名單自動當選連任副主席,而新主席戴啟思和4名新執委的立場被外界視為較進取。新執委上任至今近月,彭耀鴻表示,兩張名單並非「藍黃之爭」,當選的執委即使抱不同意見,但合作不成問題,因各人均希望維護本港法治、為公會做事。
看不見一地兩檢法理基礎
近年不同政治陣營均對香港法治情G提出質疑,彭耀鴻強調,香港法治仍然堅固,法官絕對獨立,但法治情G「不是沒有事令人擔心」,舉例全國人大常委會較香港回歸初期「更直接表達意見」,最明顯例子是高鐵一地兩檢。他表示,自己目前仍完全看不到一地兩檢的法理基礎,強調基本法第18條「寫得好清晰」(內地法律不在香港實施),但人大常委會「夾硬」說一地兩檢符合基本法,做法並非理想,因不能「你講得就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