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院外心臟驟停幾九死一生
【明報專訊】搶救心臟驟停者需爭分奪秒,若錯過黃金一小時,患者存活率相當低。有心臟科專科醫生表示,心臟驟停患者可安裝植入式心臟除顫器(ICD)預防,但儀器的電線要穿過心臟血管,或造成錯誤電擊及細菌入血,甚至死亡。有醫生建議使用ICD出現問題的患者,可改用新式全皮下心臟植入除顫器(S-ICD)以減低感染風險,惟價格達20萬元,比舊款貴約5萬。
全皮下除顫器減感染風險 貴5萬元
香港大學醫學院急症醫學部有份參與的一項研究,分析2012/13年間5141宗醫院外心臟驟停的個案,發現近85%患者送院後喪命,只有2.3%患者在30日後仍存活。研究發現8.7%人患有心室纖維性顫動或心室性心搏過速的心律不正問題,若該批患者及時獲急救,可提高存活率。
香港心臟專科學院前院長劉柱柏表示,曾患心臟驟停、心肌梗塞,以及有相關家族病史的高危人士,多數會植入ICD,以電擊令心率恢復正常,但電線在血管內有較大受感染風險,亦有三成除顫器的電線在使用10年後因受損而錯誤電擊,建議患者改用經皮下組織植入的S-ICD,減少感染及錯誤電擊風險。
香港心臟專科學院候任院長陳藝賢指出,S-ICD不設起搏功能及抗心搏過速功能,不適用於心臟衰竭的病人,而除顫器電線經皮下組織刺激心臟,心肌肥厚的人士亦不適合。
他續指S-ICD售價約20萬元,比ICD貴約5萬元,屬公立醫院的自費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