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嬰傷勢圖錯左右 陳以誠自揭讀寫障礙
【明報專訊】兒科專科醫生陳以誠治療割傷手指男嬰,被控3項專業失德罪,醫委會昨繼續紀律聆訊。陳以誠稱曾用1吋闊繃帶為男嬰包紮,而非呈堂相片顯示的兩吋闊繃帶,懷疑有人換繃帶兼包太緊令手指壞死。面對繪畫傷勢圖左右調轉,陳以誠透露自己患有讀寫障礙,有時亦會串錯字。
陳疑有人再包紮
陳以誠在2009年為當時14個月大男嬰治療割傷的手指,後來其傷口感染,致右手無名指一節壞死須切除。據男嬰母親曾展示的相片,在2009年8月16日及21日,男嬰手指用兩吋闊繃帶包紮。陳指男嬰手指約長1.5吋,要用1吋闊繃帶包紮,才可露指尖,以觀察血液循環。他強調自己用1吋闊繃帶為男嬰包紮,懷疑有其他人再包紮,並包紮太緊導致缺血,令手指壞死。
稱有巡房 男嬰出院前正常
陳又指自己曾在醫院急症室做多次手指縫合手術,清楚知道需留意傷者血液循環。在2009年8月10日為男嬰做完手術後,曾吩咐護士每小時檢查其血液循環,之後因男嬰情G穩定,改為每4小時檢查一次。他巡房時亦曾檢查男嬰血液循環,出院前情G正常。
控方指陳繪畫男嬰傷勢時,傷勢位置左右調轉。陳透露自己患讀寫障礙,有時寫字會如鏡面般倒轉,例如會混淆英文字母「p」和「q」。他又稱自己英文不太好,有時會串錯字。不過他強調讀寫障礙沒影響治療男嬰過程,並指多練習便能糾正問題,否則不能通過考試成為醫生。
申保被指無縫針陳:只是統稱
對於陳在保險申報表上聲稱兩次為男嬰縫針,但被指並無其事,陳解釋「縫針」(suture)是一個治療傷口的統稱,包括用針線縫合或使用皮膚黏合劑等方法。按他理解,不用寫清楚用哪一種「縫針」方法也可申報保險。他否認特意含糊用詞,令男嬰父母更易獲賠償,又指自己不會從中得益,否認欺騙保險賠償。
控罪指出,陳以誠於2009年8月10日至20日,無妥善處理男嬰右手無名指傷口;陳在保險申報表上聲稱於8月10日及13日為男嬰縫針,但被指並無其事。聆訊今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