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一號 」出土中國「最老」胡椒
【明報專訊】在「南海一號」沉船上,植物考古學家發掘、鑑定了中國出土年代最早的31粒胡椒遺存,它們為這艘瓜果飄香的南宋福船平添了一絲熱帶風情。 胡椒起源於南亞和東南亞,是世界廣泛使用的香料之一。它在中國的身影最早見於唐代誌怪小說《酉陽雜俎》,但實物證據一直空缺。此次在「南海一號」發現,顯示舶來品胡椒在當時已因海上貿易而成為大眾化調味品。
滿載金、銀、銅、鐵和瓷類文物的南宋沉船「南海一號」,是迄今世界上發現的年代最早、船體最大、保存最完整的遠洋貿易商船,不僅整船都是稀世珍寶,更承載着海量的文物信息,其中包括梅、檳榔、橄欖、荔枝、葡萄、錐栗等植物遺存。考古學家利用先進技術,從甲板上發現、提取了3,105粒植物種子和果實,分為水果、堅果、瓜類、穀物、香料等,其中多數是可以食用的種類。
在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的實驗室中,工作人員通過顯微鏡對一堆堆顏色灰暗、外殼脆弱的植物遺存樣本進行了種屬鑒定。這需要「火眼金睛」:比如,同是直徑僅約4毫米的「圓球」,就有花椒和胡椒之分。
胡椒曾是上流社會奢侈品
在中國考古學會植物考古專業委員會主任趙志軍看來,一粒小小的胡椒也反映了歷史。在傳入中國後很長一段時間,胡椒消費普遍依賴進口。因此,它被文獻記載為一種上流階層的奢侈品。但這種局面後因為海上貿易的發展而發生改變。
「船員對胡椒的喜愛顯示其已成為大眾烹飪調味品。」趙志軍說,「這說明在南宋甚至更早時期,海上絲綢之路已往來頻繁、蔚為壯觀。」
當時,像「南海一號」這樣大中型的福船多為客貨兩用。船上除船員外,還有往來的商賈、官員、使節和他們的扈從。在沿途靠岸補給時,人員流動會帶來複雜的食物圖譜。趙志軍團隊通過原產地分析發現,「南海一號」攜帶的植物種類幾乎都是南方品種,其中又以嶺南及福建地區特產種類最為突出,諸如橄欖、荔枝、石栗、滇刺棗、香榧、草海桐等。
「根據歷史文獻、船體構造復原與分析以及對裝載貨物種類和產地的梳理,我們認為『南海一號』很可能是由泉州起航,駛向東南亞和南亞進行商貿活動。」趙志軍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