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去年被評為一級歷史建築的北角皇都戲院,今天迎來開幕65周年。有關注團體昨表示,估計皇都戲院有逾七成半業權已被收購,擔心戲院將被強拍及清拆,建議政府轉移規劃署規定的通風廊位置,吸引發展商保育戲院,達至保育與發展並存。 規劃署早於2008年在北角熙和街的伸延加上通風廊要求,該地段如要興建新建築,便要在地盤主水平基準27米以上有一條闊10米的通風廊。「活現香港」共同創辦人及行政總裁陳智遠表示,由於該地段中央有通風廊,若發展商拆卸戲院重建只能分兩座樓或是建一座凹字形的大廈,不論景觀和實用率均會受影響(見圖)。團體建議政府修改規劃限制,把通風廊移到皇都戲院上方,令發展商可在戲院旁重建一座新建築物,樓面面積更實用,從而增加租金收入,增加發展商保育皇都戲院的誘因。 稱清拆成本低於舊方案 收入略高 協助團體研究建議方案的地產分析師麥志樑推算,將皇都戲院的戲院、住宅及商場三部分全部清拆,重建成凹字形大廈,成本達20.88億元;翻新戲院、清拆其他建築及重建一座新建築物,成本為19.99億。他又估計,若將全部建築清拆重建,兩座21層樓高大廈連3層地庫停車場月收入為1970萬元;若更改通風廊位置,重建一座22層樓高連4層地庫停車場的大廈,月租收入可達1990萬元,略高於前者,而兩方案總商業樓面面積皆為515,865平方呎。 陳智遠表示,從數字上看相信發展商不會拒絕建議方案。他稱建議方案毋須使用公帑便可保留歷史建築,而且發展商毋須因規劃限制而建兩座大廈,更符成本效益,香港亦能保留一幢有歷史價值的建築,形容方案「三贏」。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