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7.12.07
    星期四

通識實踐﹕參加互動劇場 學生試解家貧煩惱

[2017.12.07] 發表
同學(中)獲邀請扮演阿儀的角色,與演員互動。

【明報專訊】樂施會「無窮世界」互動教育中心創作一個劏房家庭故事。一個50平方呎的板間房(五),佈滿拾荒而來的雜物(拾),家人每天為着生計奔波、憂柴憂米(米),成為他們的《五?拾?米》香港貧窮互動劇場。今期〈通識實踐〉跟着聖公會聖本德中學的學生,透過戲劇、互動討論和角色代入,帶大家了解貧窮者的社會處境。

◆角色介紹(見圖)

藉戲劇了解劏房家庭

《五?拾?米》的故事圍繞一個在50平方呎生活的劏房家庭。阿儀小一時因為家貧,難以參加補習和興趣班,連上網學習都缺器材支援;父親欠缺工作機會,又被拖欠薪金,母親為了照顧阿儀無法工作,一家生活處處碰壁。阿儀升上中三後,母親忙於工作,沒有理解女兒的學業和朋輩壓力,只會叫阿儀努力讀書,二人隔閡愈來愈大。

在劇場的第二節,中三的阿儀因家境衍生心理和社交問題,例如害怕同學知道自己家貧,又為了節省開支,婉拒同學逛街和吃飯的邀請,感覺孤獨。

劇場安排在場學生扮演阿儀的角色,回應同學邀請阿儀出席派對,聖公會聖本德中學的學生分別提出兩個主要的應對方法:

學生以第一身體驗阿儀的處境和感受,與飾演阿儀同學的演員對話、互動,雖然他們常忍不住失笑,但大家都認真努力地排解阿儀的煩惱。

劇本受新聞報道啟發

劇場自2006年開始演出時已經以阿儀一家故事為骨幹,雖然演員的背景、台詞、道具會因應潮流更替,但核心探討的香港貧窮問題卻始終如一。扮演母親阿霞的演教員廖佩芳從構思劇本的階段起,一直參與其中,她憶述故事的構思受一篇報道和一幅新聞相片啟發,「最初是見到報紙刊登的一篇訪問,有一個也喚『阿儀』的女孩,其家中所有東西都是拾荒得來。報道的相片正是那位阿儀坐在雙層牀的上層,下層都是父親撿拾回來的舊電器」。

領綜援是懶蟲? 自力更生可改善生活?

劇團到深水埗二手市場實地觀察、訪問和參考過研究報告後,在職貧窮、婦女貧窮及青少年因貧窮在成長面對的挑戰成為劇本軸心,戲劇想反思社會對申領綜援者是「懶蟲」的標籤。廖佩芳表示,戲劇強調阿儀一家人主張自力更生,覺得努力就可以成功,窮就努力掙錢、儲錢,負責《五?拾?米》劇場的樂施會教育幹事黃美瑛解釋,綜援等社會保障政策是政府提供的安全網,但申領者會「弱化」自己,害怕申領綜援即會被標籤為懶惰,所以一味覺得要自力更生,「當他們又不是做懶蟲,但生活都沒有改善,到底發生什麼事呢?」劇團由此再進一步剖析貧窮背後的社會因素。

演教員扮演持份者 與學生討論

3名演教員在劇場中段分別帶領一組學生,討論阿儀一家困境的成因和影響,他們會扮演中產人士、富豪和地產商等角色與同學們對話,表達不同的價值觀和社會限制,討論紓緩貧窮的方法,期望同學挑戰主流想法,在討論中思考貧窮。例如廖佩芳扮演地產商,她以地產商的身分向同學表示,因為要控制成本,無法大幅增加工人薪金和福利,而且工程多外判予承辦商,他們對工人待遇都愛莫能助,同學無言以對。

演教員陳膺國2016年開始加入劇場,飾演父親阿生。他說,通常學生們一開始未必好認真,「我們打開布景,他們會『哈哈哈,道門打開了』,但神奇地,當這一家人的故事展開,大家就會好投入」。他期望學生通過小組討論和互動,在其他學生身上得到啟發,對議題有新的意見和解決方法,「比如剛剛的分組討論,我組有同學就分享自己家庭以前就像劇中人物般窮,氣氛即時凝住,同學們會發現這不止是一個戲劇,現實世界原來都會發生。事情即刻變得立體,同學不會再膚淺、空泛地說拿綜援、派錢,開始會以不同角度思考,例如拿綜援(的心理、經濟壓力等)會對不同人有不同的考慮和影響」。

廖佩芳亦指出,曾有學生和「富豪」討論扶貧措施,如富豪會說成立獎學金,鼓勵讀書好的學生入大學,但有學生會提出,貧窮家庭連補習、做補充練習的錢都沒有,他們的成績如何比資源多的學生好,這類獎學金未必能真切地幫助他們。黃美瑛無奈地說,社會不認識或不理解造成貧窮的原因,甚至有人說「肯做、肯捱就成功」的「獅子山精神」仍然十分有用,「但對長者、少數族裔或其他社會人士,這份精神是否真的有用?是否足夠養活他們?」她們期望透過演教員角色扮演的環節,讓學生挑戰不同持份者的想法,判斷自己對貧窮的印象是否合理,亦加深對不同觀點的理解。

樂施會2017年6月發表《低收入零散工概?調查報告》,發現有逾七成的零散工是女性。《五?拾?米》劇場亦打算未來加入婦女貧窮的元素,廖佩芳說:「未來我們會有一個新的版本,設定阿霞擁有不獲本地承認的學歷,進一步討論婦女在貧窮問題面對的障礙。」

港府2017年11月公布本港2016年貧窮情况,全港共135.2萬貧窮人口,是2009年以來新高,身兼扶貧委員會主席的政務司長張建宗承認,隨着人口高齡化,「貧窮率大幅改善的空間其實不大」,討論貧窮議題諷刺地似乎「永不落伍」。

■相關概念

家庭關係(family relationship)

朋輩(peer group)

社會政策(social policy)

獅子山精神(spirit of Lion Rock)

在職貧窮(working poor)

文:何思諾、鄭秀賢

圖:何思諾

[通通識 第487期]

更多教育
觀點與角度﹕青年上游 尚欠什麼?
【明報專訊】香港過去被視為機會之都,不少人憑藉個人努力,發揮「獅子山精神」,攀上社會上層。然而,近年有指香港青年已失去向上流動的機會,其中大... 詳情
台南牛肉湯 鮮味逼人
【明報專訊】吃牛肉對我們來說普通不過,可對台南人而言,從過去不吃牛肉到現在以牛肉為地方名菜,卻是個重大改變,關乎日本殖民的歷史。台南的清燙牛... 詳情
一map美食:清燙牛肉湯 爭分奪秒「搶鮮」
【明報專訊】台灣跟香港位置接近,往來只需個多小時機程,所以不少香港人都喜歡去台灣旅行,對於當地美食如珍珠奶茶、鳳梨酥、紅燒牛肉麵等,自然也認... 詳情
新聞焦點:絲綢之路只有絲綢?
【明報專訊】歷史博物館正舉辦「綿亙萬里──世界遺產絲綢之路」展覽,展出與絲綢之路沿線地區例如新疆、哈薩克斯坦和吉爾吉斯斯坦的部分一級文物,當... 詳情
【明報專訊】■考考你: 全部皆是 ■連一連: 1B ; 2A ; 3A,D ; 4C ■玩一玩: 1. E ... 詳情

明報網站 · 版權所有 · 不得轉載
Copyright © 2016 mingpaocanad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Ming Pao Daily News A wholly owned subsidiary of Ming Pao Enterprise Corporation Ltd.
Vancouver Chinese Newspaper

5368 Parkwood Place, Richmond B.C. V6V 2N1 | Tel.: (604) 231-8998 | Fax: (604) 231-9881/9884 | Advertising Hotline Tel.: (604) 231-89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