貨櫃碼頭上蓋建屋 建築師稱5年可成事
【明報專訊】土地供應專責小組日前討論重置葵青貨櫃碼頭及發展碼頭上蓋的可行性,小組主席黃遠輝後稱,兩個選項均「比長期更長期」,需時較填海更長。參與多項貨櫃碼頭設施的建築師兼凱達環球執行董事鄭育良認為,發展貨櫃碼頭上蓋技術性可行,花4、5年可成事,並可透過設計佈局解決景觀及通風問題。
後勤用地暫存貨櫃
葵青貨櫃碼頭佔地約280公頃,鄰近有約100公頃港口後勤用地,對於黃遠輝表示發展貨櫃碼頭上蓋的技術要求複雜,貨櫃碼頭附近未必有足夠土地作為建屋的地基及施工用途,鄭育良認為可利用後勤用地等空地暫存貨櫃,貨場加建上蓋後再重新將貨櫃遷入,亦可待貨場淡季時才動工。他認為花4、5年可成事,包括改劃土地的城規程序、處理地契問題、向屋宇署申請圖則批准、建造工程。
階梯設計保障景觀通風
至於空氣污染、噪音、光污染等環保問題,鄭育良認為可採用階梯性設計建屋,「鄰近(海邊)貨架,(建築)較低層,再慢慢向後退建高一點,這樣景觀及通風較好。」他強調屋宇署有一系列規範保障建築物必須符合條例,包括採光、環保、渠務及通風,但須待規劃階段才能得出貨場內的合適選址。被問及在貨櫃碼頭上蓋建屋,是否適合居住,他指雖然外國未有先例,但居住環境可透過綠化等方法優化,又指本港有不少上蓋發展物業,例如火炭大型屋苑駿景園建於港鐵車廠上蓋,認為可持正面態度探討發展貨櫃碼頭上蓋的可行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