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奇帆倡財政部管理外儲
人行反駁:如空手套白狼
【明報專訊】全國人大財經委員會副主任、前重慶市長黃奇帆(圖),昨日在一個論壇上表示,中國的外匯儲備應由央行管理轉為財政管理。但同場的中國人民銀行研究局局長徐忠反駁道,黃的說法「邏輯看起來很美好,但是現實很骨感」,直指結論也許完全相反。
稱可發行國債賺回報
鳳凰網報道,黃奇帆指,中國因是央行獨自管理外匯,只能不斷擴大M0市場貨幣流通量,造成「外匯佔款綁架M0」的現象,因此需要改革外匯儲備體制,否則會導致通貨膨脹、金融亂象。他提出財政管理外匯儲備的4個好處,首先可以吸收M2廣義貨幣供應,並造成緊縮,不會通貨膨脹;其次央行擺脫外匯佔款的綁架就有獨立的貨幣政策,根據GDP增長率和通貨膨脹為國民經濟和實體經濟很好的服務;財政是用發行國債拿來的錢管理外匯,可給中投投資,起碼有5%的回報,一年會有上萬億元人民幣的收入,而央行的外匯儲備不能投資,只能買國外債券,利息較低;中國可藉此真正成為世界金融強國。
徐忠:中外財政性質不同
徐忠回應稱:「黃市長講的邏輯看起來很美好,但是現實很骨感,黃市長可以看一看外匯儲備投資的收益率跟投資機構的收益率,對這個問題得出的結論也許完全是相反。」他又說,中國的財政和國外的財政不盡相同,「中國的財政是吃飯財政,地方政府還有那麼多的營業負債,在這種情况下,去發這個國債,相當於什麼?是空手套白狼,是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