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碼藥物附晶片 美藥管局准推出
美國食品及藥物管理局(FDA)批准全球首隻數碼藥物推出,這種治療精神病的藥丸附有晶片,進入胃部後會向智能手機發出信號,以便醫生追蹤病人何時服藥或有否服藥。不過這種數碼藥物惹來病人私隱可能被侵犯的憂慮。
FDA周一批准日本大塚製藥(Otsuka Pharmaceutical Co.)在「安立復」(Abilify)藥丸內植入微型晶片的安立復MyCite版本推出。病人服用這款藥丸後,藥丸上的晶片的外殼會被胃酸溶化,晶片與胃液產生作用後,會向病人身上的一個感應器貼片發出類似心臟跳動的信號。貼片會憑此記錄用藥量和服藥時間,並將信息傳輸至智能手機的應用程式,以供病人監測,並同時會傳送給醫護人員以監察病人是否準時服藥。該晶片最終會如其他食物一樣,通過消化道自然排出體外。
精神病治療 手機追蹤用藥
以往已有所謂的「聰明藥丸」出現,大多數其實只是可服用的小型儀器,用以監察身體內部情況,今次則是歷來首次有混合晶片的藥物獲准推出。安立復被廣泛用於治療精神分裂、狂躁型抑鬱症和其他精神疾病,原本是大塚製藥大賣藥品,其專利自2015年完結後,市場充斥售價只有正品1/20的同類產品,導致其銷量暴跌。大塚製藥同年向FDA提出批准推出安立復MyCite,FDA要求藥廠先證明藥物安全、有效和具實用性。藥廠於今年初重新申請,終於獲批。藥廠預計明年推出新版,價錢未定。
大塚製藥與美國矽谷的普羅透斯數碼健康公司(Proteus Digital Health Inc.)已試驗安立復MyCite版數年。負責提供晶片和感應器技術的普羅透斯數碼健康公司表示,晶片外殼的銅和鎂都是人體需要的元素,至於晶片的矽含量比一條蕉或一碗沙律還少,而且會在數天內排出體外。另外,感應器還可監察病人的活動和睡眠,有利醫護人員斷症。
掀私隱爭議 醫界倡事前商定
專家估計,因病人不依時服藥或不服藥導致的額外治療,每年開支達到1000億美元,而精神病人較傾向不服藥,亦可能因為健忘,不利康復。大塚製藥目前有一款長效版注射式安立復,由醫生負責打針,有助減少病人停藥的風險。大塚製藥表示,注射版並非所有病人合用,因此有需要提供更多選擇。
此藥亦帶來私隱爭議。紐約居民、44歲的江威廉(William Jiang)患有精神分裂症,服用安立復16年。他表示,安立復MyCite版可能會吸引那些害怕打針的患者,但他自己就不想體內有電子信號發放出來給醫生知道。有醫療機構職員稱,有關精神病的資料特別敏感,這類病人亦對外界甚為小心,有部分人會認為自己根本沒有病而拒絕服藥,亦不是所有病人都同意被監測,因此建議病人和醫生用藥前定下協議,洽談有關數據使用的問題。
《紐約時報》稱,願意服用安立復MyCite的病人,要先簽同意書,容許醫生和部分家人接收感應器的資料,並可隨時透過手機程式改變設定。由於病人要在身上配戴感應器,因此相信願意使用的,大多是經常忘記吃藥的長者,對不肯服藥者的作用可能不大。(綜合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