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法回收商橫行北京 亂拆家電釋放有害物質
【明報專訊】隨經濟環境轉好,家庭置換家電、電子產品的頻率亦不斷上升,而產生出來的廢棄電子產品正以平均每年7.5%急速增長。但相關廢棄品的處理問題卻一直未獲社會重視。內地官媒近日更發現,北京大部分廢棄電器都非由正規回收企業處理,而是被私營「回收站」、非法工場分拆及轉售。據報,工場內的工人非但沒有遵從安全規範,甚至直接將電器內的有害物質直接暴露、釋放在空氣中。
雖然按內地法律要求,廢棄電器、電子產品回收經營者必須取得相關牌照,且由專業技術人員負責,但實際上不少廢家電都是由小商販、各區私人「回收站」收集後,再轉售給「舊貨市場」作「二次利用」,即把零部件拆裝出售。惟北京近郊地區近20間「舊貨市場」中,無一擁有相關牌照。
暗訪記者到廢品回收貨場調查時,發現場內電腦、電視機及雪櫃等廢棄家電,都是堆放在露天空地。所有工人均沒有佩戴口罩、手套等基本防護措施,部分人持木棒等簡單用具,甚至徒手分拆電器;工作時亦未考量如何處理廢棄家電中的有害物料。
以雪櫃隔熱層中的保溫泡棉為例,由於燃燒會產生二噁英等物質破壞大氣層,故正規應進行付費處理,但涉事的非法回收商竟將保溫泡棉粉碎,賣給地盤製成保溫牆。至於冷氣機中的製冷劑氟利昂,工人更是直接把儲存製冷劑的地方剪斷,將氟直接釋放到空氣當中。
有內地專家指出,保溫泡棉含有部分化學物質能夠破壞臭氧層,當中環戊烷更具有可燃性,在一定濃度下會產生爆炸。涉事回收場隨意打碎或隨意堆放,很可能會引發火災,甚至發生爆炸事故。而含氟的製冷劑會破壞地球上空的臭氧層,進而增加患上皮膚癌的機會,故應先利用專業的機器將製冷劑抽取出來。
根據有關部門的調查,目前全國已沉積10億部廢棄手機,每年置換下來的電腦、電視、冰箱和空調等其他廢棄家電也不少。據預測,2016年進入補貼名錄的14種產品,其廢棄電子產品產生量達到1038萬噸,到2020年將達到1550萬噸,到2030年或超過2000萬噸;平均年增長率為7.5%左右。
國務院、國家稅務總局在《廢棄電器電子產品回收處理管理條例》和《廢棄電器電子產品處理基金徵收管理規定》中規定,對廢棄電子處理企業進行適當的補貼。但相關補貼僅能供正規回收商維持生存,卻未有解決到相關廢棄電子產品產生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