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洛哥移民成歐恐襲常客 誰之過?
「西歐融入難」抑「祖國有責任」掀討論
西班牙巴塞隆拿兩周前遭遇大型恐襲,調查目標指向多名當地摩洛哥裔居民。西方輿論驚覺,原來近年多宗與「伊斯蘭國」(ISIS)有關的恐襲,常見來自摩洛哥的武裝分子身影,令這個原本被視為相對穩定的北非王國驟成焦點。有疑兇親人堅稱他們是去到歐洲才「學壞」,學者也認同移民遇上文化衝突是一大因素,但數據顯示也有不少摩洛哥人在本土激進化後才赴敘利亞加入ISIS,有評論呼籲國內穆斯林不應再推卸責任。
巴塞恐襲犯親人指無關祖國
西班牙警方在巴塞隆拿恐襲後不久,即鎖定一個摩洛哥人為主的小組為幕後黑手,部分人下落未明。西方傳媒翻查發現,近年歐洲多宗類似恐襲都見到摩洛哥裔疑兇的身影,像巴塞恐襲當日,芬蘭圖爾庫便有一名摩洛哥裔青年刺死兩名女子。其餘由前年年底至今的巴黎、布魯塞爾、柏林和倫敦的恐襲,都有摩洛哥裔移民疑兇,其中巴黎恐襲主腦是比利時摩洛哥裔的阿巴烏德。
歐洲摩洛哥裔移民亦因此受到關注,但那些投向ISIS的青年人為什麼會變得激進?不少觀點將矛頭指向歐洲融入移民不力。以巴塞恐襲為例,懷疑駕駛貨車剷上蘭布拉大道的22歲司機阿布雅阿格布(Younes Abouyaaquob)被警方擊殺後,其祖父堅稱,孫兒離開摩洛哥時仍少不更事,「他是在西班牙讀書」。
2000摩洛哥裔離歐洲赴敘
此前歐洲的連串恐襲,已見有關穆斯林移民或其後代未能融入歐洲社會而倒向極端主義的爭議。摩洛哥中央司法調查局主管去年向BBC辯稱,摩洛哥裔青年在歐洲變激進的因素在於其身處的國家,指其連宗教教育都是在境外接受。
摩洛哥伊斯蘭專家塔利德(Bilal Talidi)最近向美聯社稱,摩洛哥人到歐洲後變激進的因素眾多,例如身分認同和教育文化的拉鋸、社會邊緣化和經濟狀况不穩等。國際危機組織ICG估計,迄今有約2000名雙重國籍的摩洛哥裔人離開在歐洲的移民社區加入敘利亞內戰。
然而,這不代表摩洛哥國內沒有「出產」極端分子——西班牙內政部長周二宣布,摩洛哥當局已在境內拘捕疑涉巴塞恐襲的兩名男子。摩洛哥內政部長今年5月稱,統計顯示自2012年以來共有1631名摩洛哥人離境加入ISIS,獲分配到伊拉克、利比亞和敘利亞作戰。
但摩洛哥境內大型恐襲次數確不多,對上一次是2011年馬拉喀什的餐廳炸彈案。《金融時報》指出,自2003年卡薩布蘭卡人肉炸彈襲擊後,當局開始加強掃蕩境內聖戰組織,在ISIS冒起後又一再瓦解為該極端組織招攬人手到敘利亞作戰的秘密小組,令其難以在境內立足。
專家:摩國反恐成功逼出走
ICC北非總監阿姆蘭尼承認,摩洛哥國內反恐工作甚為成功,迫使當地聖戰分子出走。其他專家則認同摩洛哥與歐洲各國保持密切情報聯繫,協助搗破恐襲陰謀或加快鎖定疑兇。不過阿姆蘭尼等人質疑,摩國政府在2011年至2013年間對境內聖戰分子離國參與敘利亞內戰「隻眼開隻眼閉」,直到2014年ISIS崛起後才收緊監控,須負一定責任。
摩洛哥輿論也不是全無反思聲音,有分析質疑摩洛哥應在歐洲推廣其較溫和的宗教主張,以減低激進化誘因。
資深傳媒人布哈里(Karim Boukhari)則在網媒Le360批評,那些堅稱摩洛哥裔穆斯林武裝分子純屬例外的論調是自欺欺人。他承認ISIS捕捉到北非裔青年在歐洲生活的不滿,但「ISIS首先是我們病態社會的產物」,批評伊斯蘭世界的教育和歷史觀充滿偏見,例如自命為最偉大,但現狀並非如此時就歸咎和報復他人,「有病,是因為我們無能力照照鏡子,並為情况負上責任」。明報記者 周宏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