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今日為新學年開學日,社會近年關注學童的健康及壓力問題,社署委任的兒童死亡個案檢討委員會昨發表第三份報告,檢視2012及13年兩年內206宗兒童死亡個案(兒童定義為18歲以下),共20名兒童死於自殺,其中七成即14人生前曾以不同方式表達死念,惟家人或朋輩均輕視及未有為意。委會員提醒不要輕視學童發出的輕生信息。
另外,有學校為照料學生的精神健康做了各樣準備工夫,教育局亦提醒學校留意學生精神健康及情緒。
2012/13年數據 最年輕11歲
檢討委員會主席許宗盛提醒公眾勿輕視學童發出的自殺信號,「不要當是開玩笑」。隨茞騍鬩リl復課,社會福利署署理助理署長(家庭及兒童福利)馬秀貞呼籲家長、學校及朋輩多關心學童。
每兩年發表報告的兒童死亡個案檢討委員會發表第三份報告,檢視2012及2013年兒童死亡個案的成因,涵蓋206宗已向死因裁判法庭呈報的18歲以下兒童死亡個案,當中131宗死於自然因素,佔逾六成。其餘75宗屬非自然死亡個案,以死於意外最多,共28宗,其次為死於自殺,共20宗,最年輕自殺個案年僅11歲。
9宗涉學業 憂未來家庭關係各7宗
報告顯示,該兩年兒童自殺數字,較對上兩年的35宗下跌。在該20宗自殺個案成因方面,涉及學業問題最多,有9宗;「憂慮未來」及「與家庭的關係問題」各有7宗。
警號:透露想死留遺書情緒激動行為暴力
自殺個案小組召集人、精神科專科醫生鄧麗華表示,其中14名學童有自殺警號,曾用不同方式表達死念,包括透露「想死」、留下遺書、情緒激動、出現暴力行為等,然而不少家長或朋輩輕視問題或未能察覺,全部個案均無接受精神治療或有輔導服務介入。芸芸個案中,有學童因為讀書壓力很大,曾表示想尋求心理輔導,惟家人未有安排;另有中學生疑因為未能晉升大學心儀學系,最後輕生。
年輕人慣用社交媒體 未必向家人傾訴
被問到為何家人未能留意兒童部分明顯的自殺先兆,鄧麗華稱不清楚為何其家人無察覺,但指家長或朋輩可能過分輕視兒童透露的死念,呼籲朋輩或家人不要輕視這些警號。她另指時下年輕人愛使用網上社交媒體傾訴心聲,未必會向家人傾訴問題,部分自殺兒童生前曾在facebook或WhatsApp透露死念,或其家人未能看到信息。
檢討委員會建議,家人、學校及從事幼兒工作的人應留意兒童的自殺警號,以提供適時支援,並鼓勵學生若發現朋輩抑鬱或有死念,應尋求協助。委員會認為,家長亦須協助加強兒童面對挑戰及挫折的抗逆力。
馬秀貞表示,學童均需要時間適應,提醒家長及教師多關顧學童,如家長發現子女有情緒變化,有需要時可求助專業人士。
此外,中大香港亞太研究所生活質素研究中心於今年5至6月以電話訪問約1000名15至24歲青年,發現2016至17年度的青年整體生活質素指數為100.42,較上年度上升1.32%,創5年新高,反映青年生活質素有改善。
明報記者
■明報報料熱線﹕inews@mingpao.com / 9181 46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