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供應專責小組獲委任的22名非官方委員中,曾倡議「一地多丁權」、有鄉事派背景的張學明是委員之一。有小組委員認為,委員來自各界別,政黨背景較淡,希望令小組報告做到持平。但有環團質疑,政府掌握全面土地資訊,若不願意對外公開,市民難以在平等基礎下參與討論。
上屆政府2012年成立長策會,當時15名非官方成員中包括恒基地產執行董事黃浩明、後來加入恒基(中國)出任投資董事的置業國際主席蔡涯棉等委員,具發展商背景;而土地供應專責小組22名非官方委員中,有發展商背景的成員有俊和發展集團副主席彭一邦。
不過,鄉議局副主席張學明卻是小組成員,張2013年接受報章訪問時提議「一地多丁權」方案,認為政府可考慮集合丁權,在獲批丁地上興建高於3層的丁屋,認為是運用土地資源的好做法。本報昨至截稿前未能聯絡張學明回應。
擁保育背景的小組委員有環諮會前主席林健枝及港大地理系副教授吳祖南兩人。林健枝回覆本報稱,盼小組從本港長遠利益發展,政府應加強透明度提供棕地面積、分佈等資料予外界討論。他認為郊野公園對城市發展重要,希望可以保持其完整性。
房協黃傑龍:專業人士主導
小組成員、房協行政總裁黃傑龍認為,小組委員以專業人士作主導,可增加外界對小組的公信力。他認為,過去社會對土地發展有不同意見,小組可作為平台檢視各項發展土地方案。另一成員、醫管局前主席胡定旭表示,由立場較中立的成員負責諮詢,公眾觀感較正面。
但長春社公共事務經理吳希文指小組僅少數成員有保育背景,擔心難以制衡小組內支持發展的聲音,又質疑過往政府部門掌握大量環境基線資料,若不公開相關數據,市民將難以在平等基礎下討論。
本土研究社成員陳劍青批評,部分成員曾提出填平船灣淡水湖等具爭議言論,成員中更有鄉事派,令人擔心小組傾向某些持份者,「本身小組成員立場都如此強硬和一致,又如何與公眾討論,凝聚共識」,質疑小組反而激化社會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