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編:佔中後港議題變敏感
劍橋大學出版社上周五在事件曝光後公布被審查《中國季刊》論文的名單,論文涵蓋六四、文革、西藏、新疆、香港和台灣議題等,時間由上世紀60年代到最近數月不等。普林格爾稱,被封殺論文屬向來都敏感的議題,無法肯定背後審查機制。他特別提到,香港議題在佔領運動後亦變得敏感,成為今次針對目標之一。
普林格爾提到,最近獲《中國季刊》頒發年度懷特獎(Gordon White Prize)的論文——香港浸會大學政治及國際關係學系助理教授鄭煒,分析香港遊行抗議模式變遷的Street Politics in a Hybrid Regime: The Diffusion of Political Activism in Post-colonial Hong Kong(2016),也被審查。
翻查審查名單,以香港為主題的論文有5篇,另一篇刊於雨傘運動後的論文是法國現代中國研究中心前主任魏簡(Sebastian Veg)所寫The Rise of “Localism” and Civic Identity in Post-handover Hong Kong: Questioning the Chinese Nation-state(2017),主題為香港本土主義思潮。其餘3篇有一篇是前中央政策組首席顧問顧汝德(Leo F. Goodstadt)2009年所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