藉助科技集成
植物自己「養」自己
有多少人羡慕別人家油綠的植物,到自己養的時候就落到「收空盆」下場?有多少人想養植物但又不想侍候?又有多少人覺得自己沒有「綠手指」而乾脆放棄的?好消息:有這樣一個精確的「植物系統」,所有不利於植物生長和浪費人精力的因素都降到最低,就好像是那曾經的「傻瓜」相機,一拍即得。
Happy Grun(字母U上面有兩點,為德文,意為Green)的創始人Oliver Bleicher(圓圖)說,有90%的城市人表示自己曾經養死過植物。他自己不知「殺死」了多少棵植物。
「不是我們不想要健康養眼的綠植,是真的不擅長養。忘記澆水、施肥太多、營養不夠、營養不對、盆太小了沒有及時換、出差去了旅行去了,回來植物渴死了……太多原因了!」
植物這樣自己「養」自己
「植物系統」就是植物加系統——你得到的是一整套東西如下:水培植物一棵;時尚的外層盆;特製的內層盆;感應器(水位顯示標);足夠一年使用的營養粉;高溫凝練的超輕粘土粒(支撐根部所用,為根部疏通空氣);鵝卵石(裝飾所用);急救包;電子提醒;詳細說明書;一年擔保證書。
這是不是顛覆了你以往購買植物和擁有植物的經驗?你只需把上述「零件」按照說明書組裝起來,就可以啦!
頭兩個星期就忘記澆水?電子提醒到郵箱和手機短訊;不知澆多少水?看水位顯示標;4個月后,電子提醒該給植物吃點營養粉了;忽然有一天旅行歸來發現植物不太對頭,沒關係,打開急救包……
所謂植物自己「養」自己,也是從這個意義上說的:你只需做點最最基本的事情,給你的植物澆水和施肥,至於澆多少水、施多少肥,系統都精確地量化。
就算是出差或者出去旅行,不用擔心無人澆水,也不用麻煩鄰居幫忙,這個植物系統的內盆地下的「水庫」,可以堅持一個星期到四個星期甚至更長時間。根據植物的大小而定的「水庫」大小,最多可以儲水27升!
植物吃飽喝足就不再煩你了,靜靜地到一邊生長去了。
適合都市生活的水培綠植
這棵根系鮮亮健康的植物,是由Happy Grun的水培植物綠屋培育出來的。水耕栽培(Hydroponics,簡稱為水培),是一種不使用土壤種植植物的技術,只透過營養溶液培養,又稱無土栽培(Hydroculture)。具Oliver說,水培法在大溫地區更多地被用於大規模地生產可食用的蔬菜,而還沒有一家用水培法培養熱帶植物的。
「無土,就會很乾淨;也不會招蟲、生菌,而這些都是會讓植物染病。葉片沾了灰塵臟了,把植物從這些粘土顆粒中拔出來,水龍頭底下沖沖乾淨,超簡單。
比起土壤栽培,水培植物的根莖生長比較省力,營養吸收更便利,結果就是水培植物會長得更好更快。」Oliver說。
那麼可不可以把自家現有的已經栽在土壤裏的植物改成水培,從而可以用Happy Grun的植物系統來養?Oliver并不建議這樣,至少自家是無法處理好的。水培畢竟是一門技術,需要控制空氣濕度、營養液中的氧氣和營養含量、空氣和水的溫度等等。「我們曾經花了3個月時間,把一棵原來的土栽的植物轉成水栽,必須重新培養新的根莖系統。」
植物是你家的另一個寵物
植物它其實和家裏貓咪、狗狗一樣,是有生命的,是可以對話的,卻往往沒有得到貓咪、狗狗般的待遇。
Oliver以他曾經的機械工程師職業背景,進一步強化Happy Grun的系統功能。
「就算這樣,你仍然可以養死植物,比如極端情況是,把它放到黑屋子裏,不澆水,怎麼才可以更加智能呢?就是讓植物可以和你『對話』,一個數字感應器監控植物的生活狀態,你的智能手機就是翻譯,告訴你它說了什麽:渴了、餓了、熱了、冷了,給它吃喝、營養,它就會超開心地成長。就像1990年代的日本發明的的那種電子狗、電子雞,著實風靡一陣。植物也應該可以這樣養。」
本以為是一張套在懶人脖子上的大餅,畢竟總還是要轉個圈才能吃到啊,這樣一來,豈不是連大餅都要少轉動兩下了!
Oliver說,他理想中的電子智能感應器及其手機程式,不會要在你在上百種植物列表中找到自己那個植物種類。
「每一棵植物都是按照它的特點、對水和養分的不同需求,預置好程式的,比如虎尾蘭,我們叫它「默克爾博士」(注:指現任德國總理),因為它比較『強硬』。養料也份量不同,養料的成份根據溫哥華的水質也有不同。」
連植物也可以打包成為一個智能系統的一個部件,真是讓人感歎科技改變人的生活!
文:盛滔滔 圖:Happy Gru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