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推算2030年欠2600醫護 倡增學額留退休醫 業界批未解人手不均
【明報專訊】食物及衛生局完成檢討醫療人力規劃,推算多個醫療專業至2030年將鬧人手荒,假設現有服務模式不變,醫生料缺1007人,最壞情G更會缺少1575人;另因人口老化增護理服務需求,普通科護士及物理治療師將缺少1669人及933人。報告提出五大建議,包括增加學額、鼓勵增辦自資課程及挽留退休醫生等。醫療業界批評建議未能對症下藥,因現時醫生人手是「不患寡而患不均」,應調動資源至缺人專科。
13醫療專業 10料人手荒
政府於2012年成立督導委員會,並委託港大以2015年為基準年,參考現有醫療服務模式及已知將會推行的政策,推算未來醫療人手供求。研究結果顯示,至2030年,13個醫療專業中,有10個將面對人手短缺,包括醫生、護士、牙醫及物理治療師(見表);精神科護士、藥劑師及脊醫的人手相對充足。政府消息人士稱,倘政府因應研究結果調整政策方向,人手需求便隨之改變,例如藥劑師人手既足,代表有空間拓闊服務範疇,「計劃可進取些」,不等於毋須新血加入。
陳沛然:需針對調資源
醫學界立法會議員陳沛然說,現時公立醫院人手分配不均,急症室、內科、兒科及婦科是「重災區」,尤其季節性流感等高峰期人手更緊張,但報告未有點出此問題。他認為政府需針對調動資源,才可紓緩缺人壓力。
報告指出,本港人口老化,安老及復康服務需求增,致護士及物理治療師短缺加劇。報告認為政府雖於過去10年逐步增加教資會資助的培訓學額,例如物理治療師每年學額由60增至130個,仍未能滿足需求,建議鼓勵自資界別增辦培訓課程。
護協:未反映實際需求
香港護士協會指出,現時公立醫院的護士病人比例為1:10至1﹕12,遠低於國際水平的1:4至1﹕6,且精神科服務嚴重不足,社區照顧尤甚,每名個案經理照顧約60至80名嚴重精神病患者,然而報告只按現時服務模式作估算,未反映實際需求,亦無助改善服務,對此感失望。護協認為政府有必要重新檢討及釐定合理服務標準,再按此規劃人手。
組織憂增自資課程難保水平
「物理治療起動」召集人列明慧批評政府沒有承擔,依賴自資課程填補空缺。她說,目前物理治療師畢業後毋須再經審核便可執業,倘自資課程湧現,擔心難監察其專業水平。她認為政府應鼓勵兩間設醫學院的大學增辦物理治療課程。關注病人權益的社區組織協會幹事彭鴻昌認為,自資課程需設評估機制,審核院校資歷及課程畢業生是否符合專業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