稱邊界礙往來 學者倡打通
橫琴的旅遊條件已具雛形,本港旅遊業界人士更對大灣區推動「東方奧蘭多」概念,咸表歡迎。不過礙於香港前往橫琴,動輒要橫跨兩、三個司法區及出入境設施,情况有如「過關斬將」。旅遊業界呼籲大灣區的政策下,各地區處理好通關樽頸,否則以香港過境設施「迫爆」的情况,恐嚇怕遊客。
現時遊客要到橫琴遊玩,以到訪長隆海洋王國為主,通常取道澳門氹仔碼頭或經珠海九洲港駁專車;或在太子坐長途車駛達園區,需時3至5小時不等。旅遊業議會總幹事董耀中認為,大灣區搞「東方奧蘭多」概念有其實際需要,香港業界對深圳能夠建設更多旅遊設施更表示歡迎,相信可以吸引更多外地遊客經香港順道往內地遊玩。他認為新建旅遊設施大前提「一定要搞好交通」,尤其香港與內地之間多個口岸處於樽頸狀態,需要改進以令遊客體驗更佳。隨着橫琴發展更多旅遊項目、港珠澳大橋開通令來往橫琴更方便,康泰旅行社董事總經理黃進達相信可提升大灣區整體旅業,有助香港推廣一程多站旅遊。他指出,港客多以自由行方式進入橫琴,海外遊客亦會利用144小時免簽證到訪內地,不愁客源,但是橫琴人口不多,周邊配套少,變成外客集中到長隆遊玩,出外交通及配套欠佳,亟待改善。
橫琴趁大灣區之機力推動旅遊業,看似定位清晰,但香港大學專業進修學院董事局主席及前海創新研究院院長陳坤耀教授指出,比起前海,橫琴定位實際一直無法清晰。「橫琴的規劃定位是綜合發展,所以金融、地產、旅遊什麼產業都想做,但實際操作上,橫琴主要還是依靠澳門,因此難免只有旅遊產業比較突出」,陳坤耀形容,橫琴的情况就是「百足咁多爪,但只有一隻爪能伸出來」。
陳坤耀又認為,大灣區存在邊界問題,無形邊界影響資本不能直接進出,實體邊界更影響人員往來及貨物往來,「以藥物為例,有些藥品可以進口香港但未必能進口內地,這些制度及關卡上的分別是會阻礙到兩區九市的協調發展」。在陳坤耀眼中,像前海、橫琴這些自貿區,因為擁有先行先試特權的地方便起了關鍵作用:「例如前海與香港如果能透過制度創新打通這些邊界限制,就能夠讓其他城市借鏡複製,從而解決整個大灣區的邊界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