遭遇似鄧桂思 死者家屬斥醫局8年無改善
【明報專訊】聯合醫院腎科門診涉漏看病人鄧桂思屬乙型肝炎帶菌者病歷,沒處方抗病毒藥物,原來相類近事件有前科。約10年前,同屬乙型肝炎帶菌者的蔡文超遇上同類事故,後出現急性肝衰竭,2009年離世。其七旬母親及胞姐昨開記者會哭訴,不滿醫委會裁決及醫管局無改善。其胞姐直言對事件重複發生感到心寒:「我細佬死了8年,這種事都是重複發生。」
醫局:正訂處方預防藥指引
伊利沙伯醫院表示,病人家屬當年已就事件投訴,當時已處理及向家人交代結果,現階段沒有補充,如有需要,病人聯絡主任會提供協助。
醫管局表示,醫管局內科統籌委員會現正制訂指引,釐清乙肝帶菌者接受抑制免疫治療時,須依照臨H情G同時處方預防性抗病毒藥物的安排,有關指引的初稿已向前線臨H單位傳閱,及需要時執行;待正式通過指引後,局方會發布及全面執行有關安排。
未處方乙肝預防藥 失德不成立
蔡文超10歲患有腎小球腎炎,一直在伊利沙伯醫院求醫。他本身是乙型肝炎帶菌者,2007至2008年期間,其主診醫生黃浩聲為他處方類固醇及免疫力抑制劑,但未有處方抑制乙肝的預防性抗病毒藥物, 其後出現肝衰竭,2009年離世,終年42歲。其家屬於2012年向醫委會投訴主診醫生黃浩聲,惟至今年1月26日裁定黃專業失德不成立。
死者胞姐蔡女士批評,事發後醫管局曾賠償,但從未道歉或承認責任,但事件重複發生,批評醫管局罔顧生命。她說,原有3點投訴,第一是醫生處方類固醇時,沒有詳細評估死者乙肝情G;第二是沒有告知死者有關治療可能引發乙肝及有預防性抗病毒藥物;第三則是沒有處方抗病毒藥物。惟她透過律師向醫委會取得文件,發現控罪曾經修改,最終控罪只剩第二項及第三項投訴,但修改過程從來沒有告知家屬。
團體質疑醫委忽視醫生解釋風險否
協助跟進此個案、關注病人權益的社區組職協會幹事彭鴻昌質疑,醫委會在聆訊時,集中討論醫生有否處方抗病毒藥(即第三項投訴),但忽視醫生有否向病人解釋,處方免疫抑制劑(包括類固醇)的風險(即第二項投訴)。他解釋,2008年起至今有數名醫生沒有解釋處方類固醇風險而被裁定專業失德。
醫學會會長蔡堅表示,不會評論個別個案;一般而言,病人提交投訴予醫委會,醫委會秘書處及初步偵訊委員會檢視個案後,會草擬控罪,再交由律政司查看是否恰當,按需要修訂。
有醫委會委員表示,這個案當時茞朝I是,有否醫學證據,證明向乙肝帶菌者處方類固醇時,是否會引發乙肝病毒活躍,而需處方抗病毒藥物;若當年未有足夠證據證明處方類固醇風險,則醫生亦不存在向病人解釋此風險。
擬提司法覆核 惟逾時限
彭鴻昌表示,涉事死者家屬正考慮就案件提司法覆核,但之前因死者母親腦部進行大手術,未能於限時內處理,會想方法處理逾期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