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電視台報道,北京時間周六下午12時28分許,「天舟一號」貨運太空船到達指定地點,與太空實驗室「天宮二號」成功進行自動交會對接。新華社亦以快訊報道有關消息,並指這是中國自主研製的貨運太空船與太空實驗室首次交會對接。
另據環球網報道,這亦是天宮二號自2016年9月15日發射入軌以來,首次與貨運太空船交會對接。
天舟一號今早10時02分轉入自主控制狀態,以自主導引控制方式向天宮二號太空實驗室逐步靠近。經北京航天飛行控制中心就對接準備狀態進行最終確認,天舟一號開始向天宮二號緩緩靠攏。12時16分,天舟一號與天宮二號對接環接觸,在按程序順利完成一系列技術動作後,對接機構鎖緊,兩個飛行器建立剛性連接,形成組合體。隨後,天舟一號與天宮二號進入組合體飛行階段,將按計劃開展推進劑在軌補加,以及太空應用和航天技術等領域的多項實驗。
觀察微重力下幹細胞增殖
天舟一號飛船首次搭載多項太空應用與技術試(實)驗載荷。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空間應用系統副總設計師李緒志在接受採訪時透露,太空應用系統在天舟一號貨運飛船上主要開展了微重力對細胞增殖與分化影響研究、兩相系統實驗平台關鍵技術研究、非牛頓引力實驗檢驗的關鍵技術驗證、主動隔振關鍵技術驗證等4項科學實驗研究及技術驗證試驗。
「微重力對細胞增殖與分化影響研究」項目,主要開展微重力環境對幹細胞增殖分化、生殖細胞分化及骨組織細胞結構功能影響研究。該項目由西北工業大學牽頭,聯合清華大學、浙江大學、軍事醫學科學院基礎醫學研究所、中科院動物所、香港浸會大學等5家單位,共同開展8個子課題研究。
據該項目責任專家、西工大生命學院商澎教授介紹,航天員的骨質流失一直是國際上載人航天探索活動中,航天員健康需要優先考慮、亟待解決的問題。當人體進入太空時,由於失重的作用,造成人體體液頭向分佈,使頭部動脈壓與心臟的一樣高,從而產生「倒立」的感覺,同時人體骨骼系統也失去了力學刺激。長時間在太空飛行的航天員,他們的身體極有可能發生骨質流失現象。這項研究將為開發抗骨質流失藥物、應用多能幹細胞進行缺血性心臟疾病的治療、肝幹細胞移植治療肝功衰竭、太空人類生殖等提供理論依據和技術支持。
為中國太空站奠技術基礎
「兩相系統實驗平台關鍵技術研究」項目,開展微重力條件下流體的蒸發和冷凝實驗研究,認識微重力環境下具有品質交換流體界面動力學複雜特徵與相變傳熱特殊規律,探索航天熱設備在軌運行的強化換熱機制,實驗驗證太空實驗工質供給、氣/液分離與熱控等兩相系統關鍵技術,為中國太空站兩相系統實驗櫃和流體科學實驗載荷研發奠定技術基礎。
據李緒志介紹,這個項目由中國科學家首次提出,也是國際上首次開展蒸發與冷凝組合太空實驗,有望使中國在此領域率先獲得科學成果和實驗技術的突破。
「非牛頓引力實驗檢驗的關鍵技術驗證」項目,在軌測試高精度靜電懸浮加速度計工作性能。「中國靜電懸浮加速度計分辨率達到國際先進水平,獲得的在軌試驗結果可為非牛頓引力實驗檢驗進行關鍵技術驗證。」李緒志說,這項驗證也將對中國「衛星重力測量」、「太空引力波探測」等太空計劃提供重要技術支撐。
「主動隔振關鍵技術驗證」項目,在軌進行六自由度磁懸浮主動隔振關鍵技術驗證,同時為非牛頓引力實驗檢驗關鍵技術驗證裝置提供高於飛行器平台1-2個數量級的微重力環境。「這也將為太空站高微重力實驗平台研製奠定技術基礎。」李緒志說。